您所不知道的车企前身 菲亚特篇(下篇)
成功来的顺利成章,集团逐渐壮大
有了60年代的铺垫,进入70年代后,菲亚特的一切都似乎来的顺理成章,它的成功,它的经典。
【1971年,菲亚特127】
1971年4月,菲亚特推出了850的继任者——菲亚特127。作为当时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菲亚特首款前置前驱小型掀背车,它的诞生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1972年,菲亚特127获得了年度欧洲最佳汽车的称号。
1972年诞生的菲亚特126虽然技术源于菲亚特500,且不如菲亚特500那般备受瞩目,但随着石油危机的来临,这款小车再次创造了辉煌的销量。
【菲亚特126】
不过真正将菲亚特126发扬光大的并非意大利本土生产的车型,而是“出生”在东欧的菲亚特126p。1973年,波兰引进了意大利菲亚特公司126微型轿车的生产权,该车被命名为菲亚特126p,其结尾的“P”代表其产地波兰(Polski),其“前辈”菲亚特500系列截止1975年停产时共生产了3678000辆,创造了菲亚特战后的产销新高。出色的燃油经济性使其在原版菲亚特126停产后仍然继续生产至1996年。
1975年,为了拓展商用车领域的业务,菲亚特将旗下商用车生产线与Officine Meccaniche、Lancia Veicoli Speciali、Unic和Magirus四家公司整合,成立了IVECO(Industrial Vehicles Corporation)商用车品牌
,其总部位于意大利都灵,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商用车和柴油发动机的研发与生产。【1978年,菲亚特Ritmo】
1978年,菲亚特推出了由博通负责设计的菲亚特Ritmo,略显怪异的前脸设计使人过目不忘,圆形看似有些呆萌的大灯搭配塑料保险杠使其在车流中拥有极高的辨识度。最初上市的菲亚特Ritmo为五门掀背版,三门掀背版则在1979年正式被推向市场。从1979年诞生到1988年停产,菲亚特Ritmo共生产了179万辆。
1979年,菲亚特汽车部门正式独立并成立了新公司——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此时的公司旗下拥有菲亚特(Fiat)、蓝旗亚(Lancia)、奥托比安西(Autobianchi)、阿巴斯(Abarth)和法拉利(Ferrari)等几大汽车品牌。此外,菲亚特所持有的法拉利股份也从1969年的50%增加到87%。
随着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菲亚特集团也开始了多元化发展,一个个独立公司相继成立。除了菲亚特汽车之外,菲亚特集团还成立了菲亚特航空、Ferroviaria轨道交通、菲亚特Trattori卡车、菲亚特工程、柯马、泰克西以及玛涅蒂·玛瑞利等公司。
【1983年,菲亚特Uno(乌诺)】
1983年,菲亚特Uno(乌诺)问世,其推出的目的是用来取代老旧的菲亚特127。菲亚特Uno由乔治亚罗工作室负责设计,其设计风格延续了同样由乔治亚罗为蓝旗亚在1978年打造的Megagamma概念车。虽然菲亚特Uno造型四四方方,但却拥有0.34的风阻系数,使其保证车内空间最大化的同时能够拥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1985年,菲亚特Croma】
1985年,菲亚特推出了名为Croma的大型家用轿车,其外观设计同样由乔治亚罗完成,然而此种设计风格却由菲亚特、萨博、蓝旗亚和阿尔法罗密欧共同使用,其余三家公司分别推出了萨博9000、蓝旗亚Thema和阿尔法罗密欧164。
同属意大利汽车品牌的阿尔法罗密欧在Giuseppe Luraghi的带领下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经营不当导致阿尔法罗密欧陷入财政危机。最后在进入80年代的阿尔法罗密欧,在意大利政府的干预下,最终在1986年11月被出售给了菲亚特集团,菲亚特将阿尔法罗密欧与旗下蓝旗亚合并为Alfa Lancia Industriale S.p.A.,新公司于1987年开始运作。
1988年,菲亚特Termoli工厂投入生产,这也使得菲亚特成为当时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汽车生产厂。
1993年,菲亚特集团成功收购玛莎拉蒂,隶属于菲亚特旗下的玛莎拉蒂得到雄厚资金支持后得以重获新生。1997年,菲亚特将玛莎拉蒂50%的股份转让给其主要竞争对手法拉利,两年后,菲亚特将玛莎拉蒂剩余股份全部出让给法拉利,由法拉利全权掌控的玛莎拉蒂不仅推出了众多新车型,由法拉利带头兴建的新工厂也取代了玛莎拉蒂40年代服役至今的老旧厂房,使得这个1914年诞生的意大利百年汽车品牌得以保存至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