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车网用户登录

换一换

第三方登录:

手机继续看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文化

您所不知道的车企前身 菲亚特篇(下篇)

2015-10-13 9:00:00 选车网 钟琳

上周的文章我们截至于菲亚特在二战爆发前的经历,说到二战,我们就来好好的说一说这二战时期的意大利,说说菲亚特在那一时期的大环境。

2-反色.jpg

相关阅读:

2-反色.jpg

二战也丝毫不闲着

二战,我们所熟知的轴心国会有纳粹德国有日本帝国,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国家——意大利王国。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所以说起来法西斯主义,意大利先于德国。

不过我们在历史课本上,却很难在一些重大的战役中看到意大利的身影,但是翻阅历史,再结合很多历史研究者的总结,或许我们该以一种看逗X的眼光来看这个国度,所以这个国家的恶迹往往也就被忽略了。虽然战绩上意大利这个国家没有什么成果,但菲亚特却丝毫没有懈怠,二战期间它可没闲着。

1938年_fiat_2800.jpg

【1938年,菲亚特应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的需求推出了2800型轿车】

1938年,二战爆发前夕,菲亚特公司应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的需求(希望菲亚特能够为其打造一款像当时奔驰旗舰车型一样的四门软顶敞篷车,以便其能够在游行中站在车内环视四周)推出了2800型轿车,其车重达到了2340kg,搭载2.9升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马力85Ps,最高时速130km/h。

1939年,菲亚特公司又为意大利皇家军队打造了2800 CMC轿车,该车为皇家军队内高官所配备的专车,菲亚特2800系列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菲亚特所生产的最后一款车型。

可以说,两次的特地打造也加深了意大利皇家军队对于菲亚特的满意程度,于是乎,1939年二战正式爆发,墨索里尼与德国元首希特勒于1939年5月22日签订了意德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菲亚特公司顺理成章地成为意大利皇家军队的军工厂。

1942年br20.jpg

【菲亚特BR-20 轰炸机】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陆军航空部队采购了该公司生产的88架 BR-20 轰炸机用于对中国大后方的轰炸。但作战效果不明显,作战损失率较高,被击落的飞机中最为著名的一架是"天皇号",为墨索里尼赠送给日本天皇的礼物。

1942年_fiat_sc727.jpg

【菲亚特727 SC半履带牵引车】

虽然战争使得菲亚特轿车产量大幅消减,但商用车产量却急剧增加。菲亚特727 SC半履带牵引车诞生于1942年至1943年间,该车采用菲亚特5.8升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00马力,配备2速变速箱并采用帆布顶棚和8座布局。

战后复兴

作为轴心国,也就是二战最后的战败国来说,自然是免不了被轰炸的结局,尤其是作为军工厂的菲亚特,损失惨重,生产几乎完全处于停滞状态。

1945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代表的轴心国正式倒台,同年菲亚特的创始人乔瓦尼·阿涅利去世,菲亚特之父的离世再次令本就一蹶不振的公司陷入低谷。1946年,维多里奥·瓦莱塔(Vittorio Valletta)接替阿涅利担任菲亚特董事长一职。

因遭受战争而严重损毁的工厂经过多年的努力修复于1948年重建完成,得益于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中来自美国的救助资金,使得菲亚特快速恢复生产后利润迅速增长。

各种小型企业和零售业的逐渐兴盛使商用车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菲亚特于1947年推出了基于1100打造的ALR轻型卡车和ELR厢式货车,菲亚特1100系列商用车的诞生加之良好的经营推广模式,更加推动了菲亚特战后的迅速崛起,菲亚特1100系列商用车也成为意大利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

1948年菲亚特相继推出了500B、500C、1100E和1500E等多款新车,其中1100E采用了不锈钢齿轮轴、500C则配备了车内暖风和挡风玻璃除霜装置,再次奠定了当时汽车行业的新标准,意大利经济也从二战的阴影中逐渐走向复苏。

307_2_Fiat_G80.jpg

【菲亚特G.80喷气式飞机】

同时,其科研技术继续应用于航海和航空的发动机领域,第一架意大利喷气式飞机菲亚特G.80于1951年横空出世。

1952年-fiat_8v.jpg

【1952年,菲亚特8V】

随着战后意大利国内经济迅速复苏,民众对汽车的需求也愈发强烈,涉足于汽车赛事领域多年的菲亚特,再次开启了其跑车制造生涯。1952年日内瓦车展中,一款名为菲亚特8V的跑车让人眼前一亮,该车搭载一台105马力的2.0升V8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原本计划应用于菲亚特新款豪华轿车之中,但该项目停止却造就了菲亚特8V的诞生,此外,菲亚特8V还采用四轮独立悬架。

相关阅读:

2-反色.jpg

爆款频出,菲亚特顺势奠定行业地位

1955年-fiat_600_16.jpg

【1955年,菲亚特600】

1955年,菲亚特600小型轿车正式上市,该车车长仅为3215mm,采用后置后驱布局,搭载633cc、767cc和843cc直列四缸发动机,车重仅有585kg的菲亚特600拥有极高的燃油经济性,四轮独立悬架和液压鼓式制动器的应用也让菲亚特600拥有绝对的市场竞争力。

继菲亚特600大获成功之后,菲亚特再次推出了一款相当经典的家用轿车——菲亚特500。1956年重新推出的菲亚特500,其实也就是我们上篇文章中提到了《赛车总动员2》中Luigi婶婶Mama Topolino的原型车。

luigi婶婶.jpg

luigi婶婶.jpg

【1956年,菲亚特500】

与其前辈菲亚特600相比,菲亚特500车长更为短小,仅有2970mm,其采用与菲亚特600相同的后置后驱布局,搭载排量为479cc、499cc和594cc的双缸风冷发动机。如果说甲壳虫是德国的国民车、2CV是法国的国民车的话,那菲亚特500便是意大利当之无愧的国民车,一时间,这款小车风靡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该车也成为菲亚特传播品牌理念和文化的象征。

1958年,菲亚特汽车和农用机械的生产量都大幅度增加。Mirafiori工厂在原来基础上扩建了一倍,菲亚特在此期间在海外也开设了多家新工厂。当时的意大利国内正值经济繁荣发展时期,以菲亚特为首的汽车制造业成为意大利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进入60年代,菲亚特又相继推出了1500、1600、1600 S、600 D Multipla等多款车型。期间,菲亚特409系列大巴于1963年诞生,此后便被欧洲众多国家当作公共汽车所使用,菲亚特619 N系列卡车同时也被推向了市场;基于600打造的菲亚特850于1964年推出。

Gianni-Agnelli.jpg

【詹尼·阿涅利(Gianni Agnelli)】

但这些新车的诞生似乎都没有阿涅利家族重掌菲亚特公司对于菲亚特的意义来的深重。1966年,菲亚特创始人乔瓦尼·阿涅利的孙子詹尼·阿涅利(Gianni Agnelli)当选公司董事长。

1966年-fiat_124_uk-spec_2.jpg

【菲亚特124】

1967年,菲亚特1300和1500系列的继任车型菲亚特124正式诞生,该车分为轿车和旅行车两个版本,菲亚特124旅行版那倾斜的车尾设计令人印象极为深刻。菲亚特推出124系列车型之后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菲亚特海外工厂生产该车的同时,一些海外品牌也拿到了菲亚特124的生产权,一时间挂着不同品牌标识的“菲亚特124”行驶在全球各地。

1968年,菲亚特的销量已接近150万辆,其中54万辆被用于出口。

产品不断被肯定,销量攀升,公司盈利越来越多,越来越壮大,壮大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兼并、收购。这似乎是市场上的一个惯例。

LANCIA-LOGO.jpg

而菲亚特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的收购就是在1969年。当时虽然在赛场上有着不俗的表现,但同样经历过二战洗礼的蓝旗亚经营状况却不断恶化。几经辗转之后,蓝旗亚最终于1969年被菲亚特收购,作为菲亚特的高端品牌进行销售。同时,菲亚特在意大利南部的投资已超过三千亿里拉。

法拉利.jpg

同样在1969年,菲亚特集团购买了法拉利公司50%的原始股,并且拥有剩余50%股份的优先购买权。飞速发展的菲亚特已成功掌握了意大利本国两大汽车品牌经营决策权,法拉利的到来也为菲亚特注入了更为运动化的新鲜血液。

相关阅读:

2-反色.jpg

成功来的顺利成章,集团逐渐壮大

有了60年代的铺垫,进入70年代后,菲亚特的一切都似乎来的顺理成章,它的成功,它的经典。

1971年_fiat_127_14.jpg

【1971年,菲亚特127】

1971年4月,菲亚特推出了850的继任者——菲亚特127。作为当时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菲亚特首款前置前驱小型掀背车,它的诞生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1972年,菲亚特127获得了年度欧洲最佳汽车的称号。

1972年诞生的菲亚特126虽然技术源于菲亚特500,且不如菲亚特500那般备受瞩目,但随着石油危机的来临,这款小车再次创造了辉煌的销量。

1972年_fiat_126_8.jpg

【菲亚特126】

不过真正将菲亚特126发扬光大的并非意大利本土生产的车型,而是“出生”在东欧的菲亚特126p。1973年,波兰引进了意大利菲亚特公司126微型轿车的生产权,该车被命名为菲亚特126p,其结尾的“P”代表其产地波兰(Polski),其“前辈”菲亚特500系列截止1975年停产时共生产了3678000辆,创造了菲亚特战后的产销新高。出色的燃油经济性使其在原版菲亚特126停产后仍然继续生产至1996年。

IVECO_logo.jpg

1975年,为了拓展商用车领域的业务,菲亚特将旗下商用车生产线与Officine Meccaniche、Lancia Veicoli Speciali、Unic和Magirus四家公司整合,成立了IVECO(Industrial Vehicles Corporation)商用车品牌,其总部位于意大利都灵,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商用车和柴油发动机的研发与生产。

1978_fiat_ritmo_5-door_8.jpg

【1978年,菲亚特Ritmo】

1978年,菲亚特推出了由博通负责设计的菲亚特Ritmo,略显怪异的前脸设计使人过目不忘,圆形看似有些呆萌的大灯搭配塑料保险杠使其在车流中拥有极高的辨识度。最初上市的菲亚特Ritmo为五门掀背版,三门掀背版则在1979年正式被推向市场。从1979年诞生到1988年停产,菲亚特Ritmo共生产了179万辆。

1979年,菲亚特汽车部门正式独立并成立了新公司——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此时的公司旗下拥有菲亚特(Fiat)、蓝旗亚(Lancia)、奥托比安西(Autobianchi)、阿巴斯(Abarth)和法拉利(Ferrari)等几大汽车品牌。此外,菲亚特所持有的法拉利股份也从1969年的50%增加到87%。

随着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菲亚特集团也开始了多元化发展,一个个独立公司相继成立。除了菲亚特汽车之外,菲亚特集团还成立了菲亚特航空、Ferroviaria轨道交通、菲亚特Trattori卡车、菲亚特工程、柯马、泰克西以及玛涅蒂·玛瑞利等公司。

1983年,fiat_uno_5-door_3.jpg

【1983年,菲亚特Uno(乌诺)】

1983年,菲亚特Uno(乌诺)问世,其推出的目的是用来取代老旧的菲亚特127。菲亚特Uno由乔治亚罗工作室负责设计,其设计风格延续了同样由乔治亚罗为蓝旗亚在1978年打造的Megagamma概念车。虽然菲亚特Uno造型四四方方,但却拥有0.34的风阻系数,使其保证车内空间最大化的同时能够拥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1985年-fiat_croma_31.jpg

【1985年,菲亚特Croma】

1985年,菲亚特推出了名为Croma的大型家用轿车,其外观设计同样由乔治亚罗完成,然而此种设计风格却由菲亚特、萨博、蓝旗亚和阿尔法罗密欧共同使用,其余三家公司分别推出了萨博9000、蓝旗亚Thema和阿尔法罗密欧164。

阿尔法罗密欧.jpg

同属意大利汽车品牌的阿尔法罗密欧在Giuseppe Luraghi的带领下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经营不当导致阿尔法罗密欧陷入财政危机。最后在进入80年代的阿尔法罗密欧,在意大利政府的干预下,最终在1986年11月被出售给了菲亚特集团,菲亚特将阿尔法罗密欧与旗下蓝旗亚合并为Alfa Lancia Industriale S.p.A.,新公司于1987年开始运作。

1988年,菲亚特Termoli工厂投入生产,这也使得菲亚特成为当时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汽车生产厂。

玛莎拉蒂.jpg

1993年,菲亚特集团成功收购玛莎拉蒂,隶属于菲亚特旗下的玛莎拉蒂得到雄厚资金支持后得以重获新生。1997年,菲亚特将玛莎拉蒂50%的股份转让给其主要竞争对手法拉利,两年后,菲亚特将玛莎拉蒂剩余股份全部出让给法拉利,由法拉利全权掌控的玛莎拉蒂不仅推出了众多新车型,由法拉利带头兴建的新工厂也取代了玛莎拉蒂40年代服役至今的老旧厂房,使得这个1914年诞生的意大利百年汽车品牌得以保存至今。

相关阅读:

2-反色.jpg

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

1996年-fiat_palio_5-door_11.jpg

【1996年,菲亚特Palio】

1996年,一款名为Palio的小车走入了人们的视线,该车是菲亚特针对发展中国家推出的一款小型家用轿车,最初投放于巴西市场。然而这款菲亚特小车红遍巴西的同时,也开始成为意大利本土及众多国家的热门小型家用车。此后,包括阿根廷、委内瑞拉、波兰、土耳其、南非和印度在内的多家海外工厂相继投产了Palio,该车也是菲亚特首次尝试打造的世界级车型。

1996年的巴黎车展上,菲亚特Multipla概念车亮相展台,和此前菲亚特600 Multipla相比,Multipla概念车的造型再次颠覆了人们的审美观。就在人们感叹好在这只是一辆概念车是,菲亚特竟然真的把这款奇葩造型的小车在1998年量产了,并且量产车型与概念车几乎没有太大差别。不过正是这样一款其貌不扬的车型在1999年赢得了TopGear杂志评选的年度家庭轿车称号。此后更是连续四年(2001年至2004年)蝉联这一殊荣。

1997年-fiat_siena_2.jpg

【1997年,菲亚特Siena】

鉴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对三厢轿车极大的需求,菲亚特在1997年推出了基于Palio所打造的三厢版轿车——Siena。菲亚特Siena同样为I.DE.A设计院负责打造,其在2360mm轴距不变的情况下,车长增加到4100mm。

2004年,菲亚特都灵工厂进入异常忙碌的阶段,菲亚特领军人物詹尼·阿涅利逝世后,公司经历了意义深远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变革,都灵工厂专注于产品的持续、快速更新和技术研发、设计品质提升。在这一全新理念的带动下,菲亚特旗下诞生了一系列新车型并启动了重塑其多个经典车型的计划。

2007年fiat_bravo_sport_uk-spec_14.jpg

【2007年,菲亚特全新一代Bravo】

2007年,菲亚特推出全新一代Bravo,该车与Linea同样由菲亚特造型中心设计,奥地利Magna Steyr公司也参与了菲亚特Bravo的车身研发工作。

早在2004年日内瓦车展上,菲亚特就公布了一款名为Trepiùno的概念车,它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为菲亚特创造辉煌篇章的菲亚特500重出江湖的征兆。正值菲亚特500五十周年之际,菲亚特于2007年推出了全新一代菲亚特500,让人们感到惊讶的是,该车完全继承了Trepiùno概念车的设计,1957年菲亚特500的设计精髓也很好的被全新菲亚特500所沿袭。

在将多家意大利本土品牌收入囊中后,菲亚特逐渐将目光锁定在海外品牌上。继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多家美国汽车品牌先后被关闭或濒临破产边缘,其中美国老牌车企克莱斯勒早在金融危机来临前就已面临破产,此后的命运更是岌岌可危。菲亚特董事长John Elkann决定并购克莱斯勒重塑其昔日辉煌并借此机会将菲亚特品牌打入美国市场。此后,菲亚特与克莱斯勒便开始磋商并实施并购计划。

fca.jpg

2014年1月2日,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宣布已同美国自愿员工受益协会(以下简称“VEBA”)达成协议,将以43.5亿美元收购自己尚未持有的克莱斯勒41.5%股份。此次交易清除了菲亚特和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合并的最后障碍,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成为世界第七大汽车制造商。

相关阅读:

2-反色.jpg

菲亚特在中国

喂-菲亚特.jpg

【1986年出现了菲亚特,那句“喂!菲亚特!”成为那个时代的烙印】

1985年,中国开始从波兰进口菲亚特126p轿车,因其袖珍的体型和可爱的外观,菲亚特126p在国内也有了“小土豆”和“大头鞋”的昵称。由于其比同时期其他进口车更为亲民的售价(4000元),使得菲亚特126p在中国变得炙手可热,其价格也暴涨到8000甚至10000元一台。1994年,一部以温州菲亚特126p出租车为题材的电视剧《喂,菲亚特》红遍大江南北,然而最初人们仅知道这款名叫菲亚特的小车源自波兰。

1986年,中国与意大利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合资生产商用车的计划被正式提上日程。1991年8月,IVECO第一条国内生产线在南京落成,首款车型TurboDaily驶下生产线。1995年底,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是中国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菲亚特旗下的IVECO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品牌。注册总资本25.27亿元人民币,双方各占50%股份,公司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拥有约7000名员工。

得益于此前依维柯落户南京生产,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菲亚特于1999年4月合资成立了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有50%股份,总投资达30亿元人民币。随着南京菲亚特工厂的正式落成,作为菲亚特“世界车”的Palio随即被引入国产。

国产派力奥.jpg

【国产派力奥】

2002年初,菲亚特Palio正式投放国内市场,国产Palio被命名为派力奥,由于当时国内小型家用车市场车型相对匮乏,造型新潮的派力奥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当时国内主流的小型家用车。

西耶那.jpg

【国产西耶那】

2004年,海外市场2001年款菲亚特Siena被引入国产,国产Siena被命名为西耶那,其搭载与派力奥完全相同的1.3升和1.5升四缸发动机,与发动机相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和4速Speedgear自动变速箱,售价7.88万元至9.98万元。不过可惜的是,菲亚特西耶那未能延续此前派力奥的销量。

派朗.jpg

【派朗】

2006年,西耶那停产,南京菲亚特推出了名为派朗的三厢轿车,该车在西耶那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仅配备一台95马力1.7升四缸发动机,两款手动挡车型售价7.48万元和8.38万元,不过仍未能挽回南京菲亚特的衰亡,此后,南京菲亚特的名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08年成都车展上,菲亚特携Linea(领雅)、Grande Punto(朋多)和Bravo(博悦)首次以进口的方式登陆中国。其中领雅售价17.10万元至18.60万元,朋多售价14.88万元至16.66万元,而博悦售价20.38万元至21.90万元,除朋多采用1.4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外,领雅和博悦均搭载1.4升涡轮增压发动机。

或许是南京菲亚特淡出市场后,重新出发的菲亚特,似乎不在像派力奥新推出时那么的备受关注,甚至有些被边缘化。

在中国市场的遇冷的菲亚特终于在2010年3月,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广汽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新成立的公司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

菲跃.jpg

【菲跃】

随着克莱斯勒于2011年在欧洲停售道奇Journey(即国内道奇酷威)之后,基于该车所打造的贴牌菲亚特Freemont在欧洲市场正式上市。2012年1月,菲亚特Freemont被命名为菲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广汽菲亚特的成立,菲亚特重回中国市场后推出的第一款车型Viaggio菲翔于2012年正式上市。上市初期共计六款车型,售价10.88万元至15.88万元。

致悦.jpg

【致悦】

2013年广州车展上,广汽菲亚特发布了其第二款车型菲亚特Ottimo,该车中文名称为致悦,这也是菲亚特继菲翔之后针对中国市场专门打造的第二款车型,新车于2014年正式在国内上市。

写在最后:写了这么多期,菲亚特的历史是少数几个让我有冲动分三期来写的品牌。历史很饱满,一直没闲着,始终在忙活着。之前与几个行业内的老前辈在聊天的时候,说到汽车品牌的壮大,必须得有一个强大而畅销的车型来支撑。譬如大众的甲壳虫,而菲亚特显然它的500是最具代表性的,但这影像它其他车型的畅销程度,或许也正是大多数的成功才堆砌起今天的FCA(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 NV,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

截至到这里,《车企前身 菲亚特篇》的所有内容就正式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将会继续为您带来关于欧系其他车企品牌的历史故事,敬请期待。

相关阅读:

2-反色.jpg

关键词: 车企前身 菲亚特 南京菲亚特 广汽菲亚特
责任编辑:
分享给好友: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实用工具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010-5171 0701

官方微博 公众号 手机端

选车网 · 北京正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chooseaut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003室

京ICP备12003842号-1      京ICP证100662号
京网文(2019)2401-23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77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5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