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吗?马自达
“阿特兹目前不在我们的销售渠道内,无法订车。”这是马自达销售代表对选车网的最新回复,这名销售还透露,“长安马自达和一汽马自达在渠道层面至今没有完成整合,具体完成时间也是未知数。”换句话说,从前一汽马自达的产品还处于“悬空”状态,阵痛还在持续。
销量双降旗舰陨落
8月,是长安马自达与一汽马自达共同奋战的最后一月。据官方数据,一汽马自达销售3738台,长安马自达销售8790台。马自达中国在华总销量1.25万辆,同比下滑27.7%,环比下滑7.1%。
这是给“双马时代”划上句号的最后一张成绩单。
最令人惋惜的是,作为马自达旗舰车型的阿特兹,乘联会数据显示其8月销量仅有779辆,这还是在终端优惠直降超过3万元的基础上获得的。如今,阿特兹更面临渠道不清的尴尬局面。旗舰车型尚且如此,可想而知马自达在中国市场恐怕陷入了历史最难的境地。
跌跌不休,是马自达现在最真实的写照,销量持续下滑已属于常态,品牌如今的存在感陷入低谷。尤其是在当下优胜劣汰加剧的背景下,马自达留给消费者的认知仍旧是产品迭代缓慢,产品线单一引入不及时等等,让众多“马粉”对其失去了信心,与主流车企的差距愈加明显。
别人都在跨栏马自达岿然不动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作为一名老牌车企,马自达曾一度辉煌,如今却在中国市场被边缘化,一汽马自达更是暗淡落幕。究其原因,过度保守的战略让马自达在淘汰赛中败下阵来。
首先,市场的机会是公平地摆在竞争者面前的,拨开现象看本质,沦落至边缘的合资车企最终都是因自身的转型意识薄弱。例如马自达便是过于依仗老款产品,一汽马自达在中国耕耘15年多,但是仅仅推出了6款车型,车型更新换代速度慢,缺少新面孔也让一马失去了活力和竞争力,“一招鲜吃遍天”这样的理念早已不适合现在的中国市场。
当产品落后,消费需求便无法得到满足,势必会让其失去消费者的拥护。尤其现在的市场涌入了大量的技术,自动驾驶、燃料电池,更多的技术投入,让产品更具性价比。但马自达却拒绝潮流的推动,始终“执拗”,这才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
例如,当下国内市场智能化已经彻底走入了汽车行业,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最智能、最便捷的产品以及智能系统,成为了竞争的核心,但马自达至今仍未拥有自己的智能系统,虽然阿特兹、马自达3昂克赛拉等车型上均搭载了车联网,但其实已经被主流车企甩开了不止一个身位。
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领域,马自达更是刚刚入局。就算全球汽车市场都在自动驾驶热潮下,着重进行研发布局,马自达旗下所有车型,却仅有马自达3昂克赛拉与马自达CX-30搭载了全速自适应巡航。特斯拉、小鹏、蔚来等新势力,早已经向着L3发起了冲击,就连奥迪、奔驰、宝马、大众,甚至就连沃尔沃与北京现代等传统车企,早已做好全方位的准备。甚至自主品牌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在这方面都已经全方位领先马自达。
一步差,步步差,马自达在转型与全新技术应用上,始终无法抓住窗口期,如今多方面相结合,保守的马自达至今沦落在边缘也是意料之中的。
在新能源时代失去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脱离主流,失去了年轻消费者的心,但就算撇开辅助驾驶等尚未成熟的智能化难题不说,马自达在全球能源清洁化浪潮下,目前仅有两款车型搭载了48V混动系统,更别提纯电动车,以及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平台了。
作为内燃机的推崇者之一,马自达如今虽然对于电动化的态度也出现了松动,在不久前公布了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规划,在2025年左右,推出13款电动车,包括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并在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
纵然马自达幡然醒悟,但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已经基本确定,无论是头部车企,还是自主品牌,均有一大部分已经提前开始,并完成了布局。马自达却刚刚起步,这势必让其再次被头部车企与自主品牌进行包夹,这个过程注定痛苦,甚至会在这场浪潮中被逐渐淘汰,但这确是马自达自我救赎的必经之路,为其曾经的误判与执拗进行买单。
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对比品牌号召力,马自达显然已经不如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所以,低下高昂的头颅,放低自己的姿态,从产品以及价格上对标主流的自主品牌车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非要从定位、价格上完全看齐丰田、大众等强势外资品牌,早晚是要走进死胡同的。
毕竟,在新四化浪潮之下,就连大众这样的头部车企,也时刻在居安思危。因此,马自达在中国市场,就算完成了合并,但其又能走多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写到最后:
顶流的大众汽车时刻居安思危,不愿轻易言败的神龙汽车也努力做出了改变。这些都是为了能在这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斗争中活下去。虽然当下我们无法判断谁的转型最成功、最有效,但能确定的是,如果像曾经的马自达一样始终挺着高傲的头颅,固执的坚守在原地,那么就离终点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