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SUV晋级国民车 需消除环保安全隐患

    2012-2-1 10:15:00朱伟华
关键词:SUV,豪华车市场

2011年汽车产业没有太多好消息,但SUV的热销对厂商而言是个兴奋点。不仅高档车SUV多数脱销,普遍销量看跌的自主品牌SUV也都卖得不错,甚至二手SUV的销售情况都跑赢了大盘。从所有消费品的市场普及的规律看,随着二三线城市进入汽车社会、一线城市进入换车或者第二辆车购买高峰期、轿车产品竞争白热化等三大因素的综合影响,作为市场消费能力风向标的SUV显然已经进入家庭普及期,晋级国民车似乎指日可待。但对我们共享的这个汽车社会、对消费者个人而言,这是福是祸呢?我认为如果政府主管部门不针对SUV出台相对轿车更严格的安全和环保国家标准,如果混合动力不能率先在SUV上普及、如果主动安全装备不能率先在SUV上成为标配,如果厂商不关注SUV等车型的消费者道路安全教育,SUV的家庭普及将对道路安全以及节能环保带来更大的挑战。 

很多汽车产业的概念都难以准确定义,SUV也是如此。很多国家用4X4等带有4轮驱动的概念来代表SUV车型,但实际上中国市场上多数SUV都不具备4轮驱动功能,即使宣称具备4轮驱动功能的车型也只有少数拥有越野和适应能力更强的手动机械差速锁。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出现的跨界车被当作SUV销售,当我们说SUV会普及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无论你想买哪种SUV,它必然应当拥有比轿车更强的通过能力、更大更多样化的承载空间、更舒适更安全的驾乘感受。这样的特征决定了它的目标用户必然追求更高的安全感、更强的掌控能力。所以SUV不会便宜,也不可能比采用同类动力总成的传统轿车节省燃油。

回溯SUV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类车型二战前后就已经出现在欧美,但真正出现市场爆发是在1990年代到2000年代中期的北美市场,这期间也正是美国史无前例的经济大泡沫形成到破碎的20年,脱胎于皮卡的高油耗的SUV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轿车市场节节败退之下能够打击日本竞争对手的唯一利器。随着伊拉克战争结束导致后的燃油价格暴涨以及美国陷入经济衰退,2003年之后美国的SUV的市场光辉逐渐暗淡,但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火爆却拯救了那些为美国创造的诸多SUV厂商。2004年东风本田CR-V进入中国市场这正触发了中国SUV热,此后的6年,中国SUV大约增长了6倍。150万辆级别、15%的新车市场份额意味着这个细分市场是任何厂商都难以错过的。如果我们对标美国,那里的SUV市场份额鼎盛时期高达30%左右,考虑到中国和美国人相似的贪多求大的心理偏好,中国的SUV市场空间增量确实巨大。

正是有这样的海外市场预期,2004年至今,几乎所有主流厂商都推出了旗下的SUV产品。在北美市场因为高油价和安全性担忧的双重打击下,SUV销量萎缩,于是进口高档车品牌开始向中国市场倾销SUV产能。比如宝马从X1到X6,奥迪从Q3到Q7,奔驰的G级、M级……对个高档车厂商而言,优先向中国市场引进SUV已经成为共同的战略,即使如此,2011年的岁末这些高档车SUV仍然供不应求,可见中国富裕阶层是何等规模,购买力是何等惊人!不仅进口/高档SUV供不应求,非高档SUV市场同样火爆,CR-V热销原本可以解释为缺乏竞争者,但随着一汽丰田的RAV4、上海大众的途观、北京现代iX35、雪佛兰科帕奇等竞争产品上市,紧凑型SUV整体仍然热销,少数市场的加价声仍然不绝于耳。如果说合资品牌尚有品牌溢价能力的因素,那么自主品牌SUV的热销则只能归因为市场需求的强劲。比如以SUV产品为主的长城汽车2011年在自主品牌车企中利润回报还不错,正处于调整期的比亚迪在推出S6后也很快赢得销售上的信心。在传统轿车类产品竞争过度的情况下,几乎所有厂商未来的产品规划中都会包括SUV车型。还有什么能阻挡SUV晋级国民车呢?

答案是:环保和安全!观察中国市场或者中国问题,“测不准原理”鲜有失败的案例——大家都说行的时候通常都不行,大家都说不行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行。比如年初很多人都预计车市有10%的销量增长率,但到了年中又变成5%,到了岁末则只有3%。这个测不准原理在2009年和2010年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对于SUV市场如果大家都过于乐观,最终悲剧一定会重演。

关于SUV主动安全系统配置低导致的侧翻问题美国的研究报告已经很多,中国不可能不吸取教训,但美国的报告也得辩证地看。比如美国的报告说当年美国SUV驾驶者遇到车祸的死亡率比其他车型高11%。但与此同时,调查数据表明SUV的驾驶者相比其他车型的用户更不喜欢系安全带。虽然SUV确实会侧翻,但实际上从拥有侧翻安全试验的美国市场的数据看,新一代的大多数SUV都拥有很好的抗侧翻性能。当然,这种对抗侧翻的性能离不开诸如ESP等主动安全系统。但国内的大多数中高档SUV这类主动安全装置都已经成为标配。考虑到这类电子系统的价格会遵守摩尔定律,自主品牌未来1-2年在这类主动安全系统方面的标配率也会大幅攀升。

如果SUV成为国民车,实现家庭的高速普及,很多家庭的第二辆车会首选SUV,SUV产品本身的主动安全其实不会成为核心问题,市场竞争会弥补这类缺陷。真正的危险来自SUV驾驶者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威胁。美国2000年前后曾经出现过“SUV少女马路杀手”的社会讨论。很多年轻的美国女性驾驶者喜欢购买大型SUV以满足心理安全需要,相反很多中年男性则主要驾驶低矮的三厢轿车,年轻女性对大型SUV的操控失误所引发的车祸,由于大型SUV本身的被动安全性更高,结果轿车驾驶者的中年男性丧生概率更大。这种状况即使在降低了SUV前部重心之后也很难有大的改进——质量大、重心高的SUV所产生的撞击势能会对质量小、重心低的轿车驾驶者产生更大的伤害,这是物理规律使然。近年来至少在北京这类城市,年轻女孩驾驶大中型高档SUV非常常见,如果这成为社会时尚,未来更多女性购买者会偏好大中型SUV,那么中国版的“SUV少女马路杀手“或许也会逐渐体现在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中。当轿车成为道路交通的弱势群体,这本身就意味着SUV会遭遇另类的安全危机——你会容忍对方车辆与自己车辆同等条件下发生碰撞而有更高的生存几率吗?

SUV普及的另一个隐忧是它的节能环保问题。十二五期间政府的头等大事是节能减排,目前来看国内在新能源领域仍然缺乏里程碑式的技术进步。SUV的高通过性和高承载能力都需要以燃油消耗为代价,这是物理规律。它的普及意味着更多大排量、高燃油消耗的车型上路,这对节能减排而言是坏消息。实际上它在北美市场的衰落是与美国油价上涨同步的。中国的油价未来几年会稳步增长,作为全球第一大燃油消费国,油价全球第一也是必然。如果SUV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除非厂商自我限制,普遍采用低油耗的小排量发动机,但小马拉大车的SUV恐怕不会有用户喜欢。这种供需矛盾必然引发政府对SUV油耗和排放的限制。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是混合动力系统和电动系统是否能优先装备到SUV产品上。考虑到SUV的购买者支付能力更强,政府更应该通过市场干预,降低传统能源SUV车型的市场占有率,鼓励新能源SUV的进口和投产。

作为探讨SUV晋级国民车的一篇杂谈,这篇文章写得有点长。过去10年,中国车市的井喷主要普及了三厢和两厢轿车,SUV或许是第三个亟待普及的车型。后面排着队的还有MPV、旅行车、皮卡等等。对于下一个5年,中国车市的主旋律会是环保和安全,SUV如果期待不重蹈它在美国市场的覆辙,制造商应当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就多把功夫花在SUV消费者安全教育和新能源研发。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拥有更和谐的SUV使用环境。

责任编辑:fs

新闻评论备用块

选车工具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2013年11月销量TOP10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京ICP证100662号 北京市朝阳分局网安备案编号:110105002796 网站使用域名:CHOOSEAUTO.COM.CN 选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