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型车市场两极分化的三点启示
- 2012-6-26 9:52:00选车网张宇星
由于处在国产车型的最高端,中大型车通常被形容为“皇冠上的明珠”。各“明珠”之间或酣战于市场,或克敌于无形;这种竞争也是企业之间、品牌之间、产品之间最高端化的竞争,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同时,中大型车市场的竞争对于各个级别汽车市场,对于不同汽车企业和品牌都有借鉴意义。
并非“加长”就灵
自1999年9月开始,一汽-大众向中国市场投放长轴距版奥迪A6L,至今已经连续推出3代长轴距版车型,取得空前的成功。这就启发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型车制造商,令其将各自品牌的中大型车整车和轴距都加长。一时间,国产中大型车“没有最长,只有更长”。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长轴距版”中大型车都有良好的市场回报,也就是说,中大型车并非“加长”就灵。在本人上一篇博文引用的2012年5月销量表中,既有奥迪A6L、宝马5系Li这样月销量过万辆的明星车型,也有销量在二三百辆的车型,有更可怜的车型只有可怜的两位数销量。
降价更不是万能的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虽然同为中大型车,但市场表现却呈现“冰火两重天”。有的车型产品力强、定价合理,消费者交了订金仍须长时间排队等候;有的车型技术落后、价格虚高,哪怕降价数万元、十数万元也难以推销出去。
可见,细分市场的高速增长,并非所有车型都步调一致地增长。这才有了奥迪A6L和宝马5系Li “双寡头”竞争格局的形成。也由此产生了某些国产中大型车价格一波又一波的大幅下滑。
早在10年前、8年前,国内一些入门级车动辄就以降价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如吉利与夏利之间的价格“斗法”,其结果往往是没有赢家。但限于企业当时的能力,也没有其他更高明的手段,不得不进行最直接、最初级的价格战。而作为国产车型的旗舰产品,特别是在国际上也久负盛誉的高档车品牌,为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而黔驴技穷地一味降价促销,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
市场的反馈同样说明,降价幅度最大、降价时间最持久的车型,恰恰还是那些销量很差的车型。动则十万、十几万的降价,就算消费者想“跟风”都不知道怎么个跟法!甚至有消费者认为:开这样的车,已经“没有面子”!而大多数买中大型车的人,不就是图个“面子”么?
品牌是经不起伤害的
作为“皇冠上的明珠”、作为统领各自车系的旗舰车型——荣耀与尊崇的地位决定了中大型车出不得半点儿差池,尤其是在品牌层面上。可以说,中大型车之于各自品牌的重要性、品牌的不容伤害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在国产全部7款中大型车中,丰田皇冠的境遇令人唏嘘不已。改革开放之初,进口丰田皇冠一度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随着在华合资企业的建立,丰田皇冠上市后雄心勃勃,以挑战细分市场老大——奥迪A6L为己任。但是,历经两代车型的努力,丰田皇冠难逃铩羽而归的结局。尽管人们可以为其糟糕的市场表现找出N多冠冕堂皇理由。但是,当“漏油门”、“刹车门”、“召回门”等数门缠身时,丰田品牌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作为旗舰车型的丰田皇冠首当其冲、在劫难逃。因为市场和消费者“不相信眼泪”!
因此,中大型车要争销量,更要做品牌!
责任编辑:fs
- 2011-8-17 9:15:00个性小车 奥迪A1/菲亚特500/MINI
- 2011-8-19 14:49:00一汽大众奥迪登2011J.D.Power榜首
- 2011-10-19 8:21:00创新VS复古 奥迪A1与MINI设计浅谈
- 2011-10-25 9:26:00或先进口后国产 奥迪Q3国产展望
- 2011-10-26 9:17:00到哪儿都是焦点 40万气质型SUV车型
- 2011-11-8 11:56:00“奥”时代 看旗下“一米阳光”
选车工具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