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就没有老爷车
说到“老爷车”,会令很多汽车行业的发烧友动容——在旅行时,徜徉在瑞典、英国、古巴、德国城市的街头... ...蓦地和一辆比驾驶者年龄还大的汽车邂逅,时光带来的美感一定会让你唏嘘、感慨。
如果你喜欢老爷车,并有机会在澳大利亚国庆日那天,参加墨尔本老爷车协会组织的大聚会,你一定会惊叹“是的,每一辆车都是车主开来的”;还有美国那场固定的Barrett-Jackson老爷车拍卖会,现场民众参与汽车文化的热情,真的不亚于世界杯期间的球迷。
拥有鸭尾式稳定翼的911 sc;采用玻璃顶的911 Targa;名为Coupe de Ville的凯迪拉克两门中大型硬顶轿车;在1966年日瓦车展上首次亮相的兰博基尼400GT... ...老爷车所展示的,不仅是美,是设计,更是汽车文化的薪火相传。
请相信,400GT 2+2对兰博基尼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走在柏林的街头依然能见到奔驰300SEL 6.3,作为一个中国人估计要暗暗地想“哇,它居然没被报废?它是不是已经半年验车一次,每次都要被检测场刁难?”
【1971年奔驰 300 SEL 6.3 AMG】
彼时那陈年岁月,奔驰300SEL 6.3在性能上为竞争对手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也从此定义了高性能四门房车的概念。丰富,是视觉的美感,更是精神的慰藉。
当然,老爷车是汽车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品牌的格调和历史。可惜在中国,对于汽车的回忆只能在图片和影像上找寻。我不知道国内的老爷车爱好者、收藏者们,他们会把自己的藏品停在何处?我听说,很多人选择将购回的老车存放到香港或台湾,因为那里没有进口限制。
根据我们现行的相关法规,进口二手车是不允许的;新版《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虽然不再强制报废,但是15年以上车龄的机动车不仅要增加检验,还有环保这道难以逾越的关卡,从“国一”到“国五”,汽车环保标准四连跳,不过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很快,国一、国二的机动车在北京,工作日就不能进入五环了,真是令人唏嘘。
现行的保险制度,导致车辆按年限折旧计费后,所交保费逐年下降,一旦出了事故,因为车龄太长、车型较偏,“老爷车”很难找到对应的标准配件,维修成本高。据说,不少保险公司会拒绝此类保险。
按美国人的标准,30年往上的车算经典车,50年往上的车算准古董车,100年往上的车算古董车;按英国人的标准,二战以后的车都不算什么,只跑了这几十年,只能算是交通工具。但在中国,你只能驾驶最新的汽车产品,一辆车的生命周期,能有10年就不错了,还不如家里的一台冰箱或者一盏灯。
老爷车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国家汽车文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的汽车离有文化,还真的有十万八千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