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改变汽车的竞争模式
以前的竞争是拼品牌、拼技术、拼价格,今天在疫情攻击之下,竞争变成产业链完整性的大比拼了。一些跨国公司引以为豪的全球采购,被疫情打得支离破碎,在抢占市场恢复中的先机争夺战中,或不及全产业链本土化公司了,而这必将导致本土产业链的进一步完整化。
从最近各家公司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采购全部在国内的汽车公司,正踩着市场的节奏逐步恢复正常。而一些全球采购的公司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不止一家跨国公司已经表示,对现在的情况非常无奈,只能听天由命了。因为哪怕缺一条螺栓,汽车也不能生产,或者说,如果在中国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任有再领先的技术、再有竞争力的价格也是枉然。
当武汉封城的时候,因为部分零部件企业被迫停工,导致欧、美、日、韩车企的生产受到影响,有的厂家调整了产业链,有的调整不了。而当武汉复产后,跨国公司在本国的工厂因疫情被迫停产,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因此复工却不能复产。从全球疫情看,各国制造业恢复生产将取决于疫情解除的先后,此时,最容易补齐他们产业链缺损部分的就是中国。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先生,最近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指出:“产业链集群化是这次疫情中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中国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产业链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落户中国的基础。”事实上,全球制造业的向东转移,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的提升是同步的,相信疫情之后这个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汽车不过是产业链转移中动作最大的一个,与中国经济同步性表现最明显的一个。
黄奇帆同时指出:“中国制造业规模现在已经占到中国 GDP 的 30%,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也近 30%,中国虽然被称作世界的工厂,但在制造业的发展质量上受制于全球产业链的原有分工,一直不是很高。”汽车业实际上也是如此,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零部件一直在国外生产,即所谓国际分工的结果。
来自大众的消息显示,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在销售汽车,其他地区的销售全部停顿。这从另一个侧面强化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这种地位的强化,意味着产业链将进一步向中国集中。以前,中国要求跨国公司在中国搞本土化,跨国公司不仅不来,反而起诉中国政府,如今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本土产业链完整度成了竞争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
在此次疫情之下,中国品牌在中国本土的产业链完整度是最好的,因此恢复生产是最快的。多数业内人士均认为,此次疫情之后将有一波汽车消费的小高峰,一是前一段被抑制的消费将集中释放;二是因为私家车是防止交叉感染最好的交通工具,一些没有私家车的人将形成新的消费,从而拉动汽车销量的增长。此时,比拼的是产业链完整度,否则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换言之,疫情带来了新的竞争模式——本土产业链完整度大比拼。看着一个个网上上市活动,厂家、公关公司、媒体的评价各不相同,但如果在国内的产业链不完整,恐怕连被人品头论足的机会都没有。有医学专家指出,此次的新冠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换言之,病毒什么时候发作没人说得清楚,不在中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结果可想而知。此次疫情陡然改变了竞争模式只是表象,实则是给跨国公司的一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