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汽车消费十大新闻
1、汽车价格集体跳水
今年汽车价格整体下降的幅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宝马3系居然降到20几万,已经进入非豪华B级车的市场,让很多人对豪车的奢望变成了现实,豪车高高端着的架子放了下来。自主品牌的SUV全面发力,不仅价格低,而且品质明显提高,一大批正向研发的SUV成为市场的主力,给合资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的双重挤压下,10万元上下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的挤出效应开始显现。这个变化是深刻的,或将成为自主对合资、对洋品牌竞争关系改变的折返点。
2、平行进口车破冰,进口车渠道垄断被打破
去年1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车试点的通知》的正式出台,标志着平行进口车有了合法身份,跨国公司对进口车销售渠道的垄断被打破了。
平行进口车这个名词的前身是“小贸车”、“水货”等,即从非正常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整车。所谓正规渠道,不是经过跨国公司对华销售系统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如今的平行进口车,实际上是经销商到国外采购整车后,不通过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直接进入中国市场。
多年来,由于跨国公司对渠道的垄断,导致厂家和经销商可以从中获取暴利,这是中国购买的进口车比国外贵很多的原因之一。开放平行进口车市场,无疑对平抑进口车价格有着积极意义。但从目前的市场价格走势看,似乎对进口车价格影响不大。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维修保养难,由于4S渠道在跨国公司手中,他们不给平行进口车提供服务支持,导致消费者买车便宜,但售后服务困难较多。其次是《三包》等法规尚未和平行进口车挂钩,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证,导致消费者对平行进口车望而却步。
但无论如何,平行进口车合法上市对于打破渠道垄断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平抑进口车价格具有积极意义。尽管配套体系尚待完善,但这毕竟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3、中国品牌SUV强力反弹
自主品牌在去年出现12连降后,今年出现强力反弹的行情,今年已经占据乘用车4成的份额。这轮反弹标志着自主品牌的品质已经大幅提高,并且已经开始挑战合资产品的市场地位。
今年自主品牌对合资产品的反攻是从SUV市场发起的,反攻的领导者有长城、江淮、吉利等企业,从获取市场领导地位的产品看,这些生产厂都是已经建立起正向研发能力的企业。在开放的大环境下,这些企业学习和借鉴跨国公司的开发流程,形成了自己的正向研发能力,从车身、底盘、变速箱到发动机,几乎参与到所有系统的研发之中,品质控制能力大幅提升。加之一些跨国公司生怕中国合作伙伴学到东西,不把核心技术拿给合作伙伴,合资企业提升品质受到制约,这给了自主品牌超越合资企业提供了机会。
从市场竞争格局看,目前自主品牌的SUV已经在侵蚀合资轿车的市场了,而且合资的小型SUV几乎无法和自主品牌相抗衡。对于消费者而言,花合资A0级轿车的钱,甚至能够买到A级SUV,且配置比合资车高很多。
4、菲亚特4S店因欺诈被判三倍赔偿
山东济宁消费者刘女士购买了一辆菲亚特轿车,后在一次事故中无意中发现该车曾经补过漆,进而发现该车曾经出售过。因此,刘女士提出退车,但被4S店拒绝,于是双方闹到法庭。
2015年2月4日,一审法院也就是济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有完整的证据链条证明,被告济宁市安斯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向原告刘女士销售车辆过程中,隐瞒了曾销售给王某的事实,构成销售欺诈,应对刘女士承担欺诈赔偿义务,所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判决原告刘女士将车退回被告济宁市安斯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被告将购车款128000元退还原告刘晶,并按购车款的三倍赔偿原告384000元。
该案虽说是个个案,但其意义重大。其意义在于,“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立法上是一个进步,加大了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原来《消法》规定的是“退一赔一”,现在是“退一赔三”,对厂商背信行为的惩罚力度明显加大了。在原来的规定下,消费者如果要通过诉讼来解决问题,既要预交诉讼费,又要自付律师费,还要搭上时间,消费者维权成本比较高,赔一的赔偿数额可能都不足以覆盖诉讼成本。对消费者而言,“退一赔三”规定的落实,能够激励消费者通过诉讼解决相应的纠纷。对经销商而言,以前二次销售不是什么问题,现在再这么做,得不偿失。
5、新能源汽车销售出现爆发式增长
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2015年11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增2.4倍,市场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态势。总体看,新能源车的发展目标有望实现,但消费者应冷静对待。
首先,这轮增长是在政府倾斜政策推动下出现的。有的地方一方面通过限牌的方式抑制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为新能源车上牌大开绿灯,同时在中央政府的补贴外,地方政府再给补贴。从这个角度看,整车厂辆辆新能源车都赚钱,因此供应方加大马力生产,需求方在配套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也要买,从而出现了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井喷”行情。此时购车,当然是比较划算的。
其次,新能源汽车属于新产品,进入行业的门槛低,因此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对不懂车的消费者而言,非理性消费必然带来巨大的威胁和隐患。
第三,“井喷”式的增长不仅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想,也超出了各级政府的预想,补贴政策到底能够持续多久?也许中央政府的政策稳定性没有问题,但地方政府能够补贴多久就难说了。一旦补贴政策退出,“井喷”行情可能消失,那么原来看好投资充电桩的企业是否继续投资将成为问题。对消费者而言,没有配套系统支撑,开新能源车是比较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