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系三杰看豪车走向
在很多人看来,今年是豪华车灾难的一年,很多经销商入不敷出甚至倒闭。但从行业统计数字看,德系三杰——北京奔驰和福建戴姆勒、华晨宝马、一汽奥迪三家的总销量仍呈两位数的增长,以13.2%的增速领先于行业7.9%的平均增速。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豪华车市场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或许更多地表现在过往的主流车型,而非整体。
就整体而言,德系三杰之间的关系正在快速调整,但没有看到突破性的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奥迪仍占有半壁江山。剩下一半的份额由奔驰宝马共有,而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奔驰的地位明显上升。今年,奔驰的业绩最为亮眼,以81.9%的增速领先奥迪、宝马,尽管吃掉宝马和奥迪的部分份额,但依然处于老三的位置。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豪华车市场上,不是没有空间,只是你有没有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及你的营销策略是否得当。
奥迪之所以能够保住老大的地位,表面看是因为奥迪A3卖得好,对稳住市场地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从结构上看,应该解释为,豪华车市场正在向小型化方向发展,SUV快速增长。这其中,A级车的份额在逐年加大,从无到有,现在已经占总销量的6%,增幅高达117%。B级、C级车的份额逐年减少,从2012年占76%的份额,下降为今年的62%(B级28%,C级34%),其中C级的下降速度快于B级,增长率仅为0,而B级车的增长率则为20%。尽管如此,C级车的份额目前仍大于B级车。MPV的份额比去年明显降低。SUV的份额从2012年的12%逐步上升,目前稳定在31%的比例,其中B级SUV的增速高于A级SUV。值得注意的是,SUV的增幅虽然目前是正的,但增速在急剧下降。
这里可以看出几个问题,首先,反腐、公车采购制度改革等政策的出台,确实对车市确实产生了影响。例如,奥迪A6和奔驰MPV的销量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C级车历史性地出现了零增长;以官方、大型国企采购居多的奔驰MPV,居然出现了-56%的负增长。其次,私人消费已经成为主流,官车采购对自主品牌的青睐,使得德系三杰更加依赖私人消费,且私人消费已经成为主流。例如,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B级车仍有20%的增幅,这其中奔驰C销量出现了倍增现象;增速居第二的是宝马3系,奥迪A4则出现了负增长。明眼人会发现,销量增速与车的新旧有关,奥迪A4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尾声,新一代奥迪A4已经亮相法兰克福车展,明年将在华量产。因此,奥迪A4销量下降不足为奇。这同时说明,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了,他们在关注整车性能的同时,也在关注车龄,上一代新老A4衔接期并未出现这样的现象,这应视为一种进步。第三,豪华车小型化趋势初现,奥迪A3、奥迪Q3的消费群100%来自私人,而在微增长的大背景下,奥迪A3以117%的增长率向世人昭示,豪华车的小型化和消费的年轻化,已经成为中国豪华车发展的新潮流。今天这批A3、Q3的消费者,明天一定是B级车、C级车的买家,厂家需要小心对待。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新能源车,目前德系三杰中,奥迪似乎更青睐于混合动力,宝马青睐于纯电动车,奔驰明年将推出C350e——也走了混合动力的路线。那么,如何看待纯电动路线和混合动力路线呢?
综观中国系能源车市场,尽管官方大力鼓励人们购买纯电动汽车,但由于充电桩配套不健全,以及“里程恐惧症”,将使得纯电动车市场形势非常脆弱,一旦政府扶持政策退出,纯电动汽车市场或将出现断崖式的下降。另外,中国电动车用的电来自火电,而中国的火电主要来自燃煤。在雾霾成为人们内心挥之不去的阴影时,一旦政府将治霾的重点放在治理燃煤上,那时电动车或将遇到新的政策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纯电动车市场虽然今年红火,但来年形势具有不确定性。
但是,混合动力将受到用户的青睐。首先是购买主体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因此虽价格高于传统动力汽车,消费者可以接受。其次,混合动力不依赖电桩,也没有“里程恐惧症”问题,因此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第三,目前奥迪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节能型、动力性表现俱佳,但奥迪和奔驰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其中奥迪尤甚,如果加大宣传力度,或将获得更好的市场回馈。至少在当今,仍有消费者误认为混合动力车型都需要充电。
就明年德系三杰的竞争关系而言,三家表现将各有不同。就奥迪而言,第一,因为今年市场受挫,因此反击的压力非常大。第二,今年受到打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主力产品都到了换型期,目前新产品尚未推出,加之官车退出客观上对奥迪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明年奥迪一定加大反击力度,从商务政策调整到新品不断推出,将成为明年奥迪的主旋律。就奔驰而言,目前正处于巅峰状态,首先是主力产品比较新,加之不断推出新品,从产品力的角度看,奔驰目前最强。其次是队伍建设,通过两三年的调整,奔驰终于和经销商达成了默契,在微增长的市场中打出了高增长,队伍士气非常高。来年相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其市场份额有望超越宝马。关于宝马,自从史登科离开宝马中国后,宝马高层团队似乎失去了灵魂,时至今日难以形成合力。段建军等一批宿将的先后离去,使宝马在人才方面损失惨重,导致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异常,销量受到影响在所难免。以至于有大经销商集团易主。来年如何呢?重点看的不是宝马有什么新产品,而是班子。
从整体看德系三杰,今年三家先后祭出降价大牌,各个杀得血淋淋的。尽管三杰之间的地位没有根本变化,但集体降价吃掉了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例如,宝马3系已经将价格降于20万元,这实际上已经打进了非豪华品牌的B级车市场,尽管吃掉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市场,但由于降价太狠,由此换来的销量增加或许得不偿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慑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三家不敢坐下来谈价格同盟问题,但或许会出现心照不宣的局面——无需坐下来谈价格协调问题,价格将在供求关系中逐渐趋于稳定,大起大落的现象将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