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成为笑柄的应建仁
近日,铁牛集团董事长应建仁屡屡被作为失败者炒作。此刻,我们更应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评价这位民营企业家的成与败。
让很多人看不懂的是,为什么众泰借壳上市之后就一蹶不振了?甚至走到了破产的边缘。汽车界评价一家汽车公司的好坏,评价一位企业家的成败,往往用销量做标准,而被忽视的则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历史时期,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当应建仁完成买壳上市之后,很多人说,众泰汽车赚了一大笔,云云。而今,数叨应建仁对赌失败的亦大有人在。仅就买壳这一句话就说明,中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之间的道路并不通畅,而汽车工业又是个高投入的行业,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成功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实体经济通往资本市场的道路是通畅的,应建仁何必去买壳?买壳还得买“烂壳”,因为运营良好的上市公司谁卖?人家干不好的、做不下去的上市公司才拿出来卖,用以变现、脱套,所以买“烂壳”不仅意味着巨大的成本付出,还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再说对赌,如果投资方看好铁牛集团,又何必跟应建仁对赌?对赌就是对方不看好你,明着就是想赚你一笔。对于民营企业家而言,明知道是坑也得跳,不跳,企业可能很快就会败下阵来,一旦跳过去就可能成功。如果民营企业能够很容易地获得信贷支持,何至于去跳这个九死一生的坑呢?汽车是个重资产的产业,在市场上腾挪起来远不及IT等轻资产公司。正当汽车最红火的时候,银行支持的是房地产,加杠杆加到钢筋水泥里去了,导致整个社会资产成本快速上升,实体经济发展愈发困难。如果应建仁卖掉汽车去做房地产,可能早就变成“成功人士”了。正是因为有一批坚持实体经济的企业家,才让中国制造业走在了世界前列。
再说政策环境问题,众泰入行的时候走的就是低端车路线,就是靠仿制一步步做大。众所周知,低端意味着低利润,仿制意味着没有核心技术,国六标准一出,众泰这等企业的命就悬起来了,成败取决于他们能不能买到国六技术。而掌握核心技术的不是中国公司,而是跨国公司,在政策的支持下,他们可以在中国公司中挑肥拣瘦,中国公司拿着钱在人家的门口排队,等着人家“叫号”……谁让我们政策出得那么猛,以至于中国的系统公司还没掌握国六技术,甚至连试验设备都没有的情况下就推国六标准。再加上国内最好的汽车市场提前实施国六,在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围追堵截下,众泰这类企业不得不挥泪大甩卖,有的甚至5折卖车。众所周知,汽车企业有5%的利润就不错了,5折卖车意味着什么?这是在国五投入的成本还没收回来的情况下,又要为国六投入,买不到国六技术就没有产品卖,这类中国品牌不死谁死?随着众泰销售收入的骤减,应建仁拿什么去完成对赌协议?
稍懂汽车营销的人都知道,降价容易提价难,对于低端品牌就更难了,何况国六车的成本又提高了。疫情让车市戛然而止,有车都卖不出去,资金链断裂再正常不过了。回头再说新能源汽车,当初众泰卖出不少车,补贴款都到位了吗?此时,企业破产退出机制又不健全,我国还没有“破产保护”机制,企业只能在困难的市场环境中被活生生熬死。于是,拖欠工资、拖欠账款等问题都出来了……众泰汽车的母公司铁牛集团已经确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不是典型的民营实体经济企业的悲剧吗?明年一月一日,“双积分”制度又将实施,那个时候又有多少家企业会重蹈铁牛集团的覆辙?
我们不少媒体评价众泰的时候总喜欢加上“山寨”一词,从商业伦理上、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讲,确实有问题。但是,如果站在发展规律的角度看,这很正常。中国汽车历史上,哪款第一辆车不是仿制的?日本汽车发展初期哪款车不是仿制的?就说特斯拉是软件定义汽车,是创新,但抛开其产品,有没有采用传统技术?这些技术不能说是“山寨”吗?产业的进步一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演进的,抛弃历史背景谈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只不过应建仁所处的历史时期变了,市场竞争格局变了,法制环境变了,加之诸多外部环境已经不允许这类企业成长,或者说中国汽车行业“从猿到人”的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了。
自从中央提出“双循环”战略之后,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从税收、信贷、资本市场等方面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相信今后的民营企业不会再步铁牛集团的后尘。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应建仁正是工业文明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人物,此所谓:天命难违呀。为此,我们选择应建仁为本期一周新闻人物,并将持续关注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
(图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