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伦展开2025战略
穆伦,一个在大众集团工作了40年的“老炮”,在大众最困难的时候接过了帅印,挑起了大众复兴的重担。很难想象,在如此混乱的环境中,在困难的条件下,他居然能够超脱地制定出全新的“2025战略”。近日,穆伦在华披露了“2025战略”一些细节,由此可见大众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之高。
对于2025战略和2018战略的区别,穆伦说:“之前大众汽车集团一直在实施‘2018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全球年销量超过1000万台汽车。‘2025战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目标,这个全新的目标的核心是我刚才提到的三个关键词:安全、舒适、环保。”很难想象大众这样的大集团居然把1000万辆——销量的概念似乎被删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品质。可见,与前任相比,穆伦似乎更加务实。
他明确指出:“未来我们的目标:把大众汽车集团,从一个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变成一个全新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我们计划在全世界建三个名为‘未来中心’的研发机构,重点就是在数据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其中一个未来中心就设立在北京。”据悉,另外两个“未来中心”,一个建在美国的硅谷,一个建在德国柏林。穆伦介绍说:“‘未来中心’的任务是主要是,把现有的汽车工程技术和全新的创新的技术趋势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和体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要对重要市场客户的需求有更深入,更清晰地理解。”
他强调指出:“2025战略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希望我们的12个品牌通过去中心化措施变的更加强大。同时希望我们在区域和本土的管理层能有更多的决策权和自主性,以便让我们的员工和经理更好的理解包括中国汽车市场在内的市场,理解他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关于去中心化的时间表,穆伦坦率地说:“我认为这个去中心化的过程,至少需要三年,才能至少让经理层充分理解他们今后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如何更好地在他们负责的领域内发挥更好的作用。”
穆伦尤其重视和看好中国市场,他指出:“根据我们综合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尽管在放缓,但是仍然是保持增长趋势,我们要让我们的生产能力适应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建设的新产能将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建设新厂也是为了保持我们在市场上的灵活性,能够充分应对中国汽车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我们继续对中国汽车市场保持乐观,并且为之进行我们的投资和工作。我们在今年计划在中国投资40亿欧元。我们需要有更好的产品,需要品牌在市场上有更清晰、更准确的定位。在目前最受欢迎的SUV市场,我们今后两三年就要推出5~6款SUV产品。”
穆伦坦诚地说:“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目前的特点就是一个字,难。这个难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整体宏观经济发展在放缓,市场在减速;另一方面是竞争的不断激烈,这些压力不仅仅来自我们传统的国际竞争伙伴,如:德国、美国、日本这些汽车企业,另外一部分压力来自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他们在竞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和勇气。”
面对中国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穆伦满怀信心地说:“大众汽车集团并不惧怕竞争,而是非常尊重竞争者,同时我们积极迎接技术方面的挑战。我们目前在中国有将近3500名工程技术人员在研发部门工作,他们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尽快把新技术应用到我们的产品上。”
关于新能源汽车,穆伦表示:“对我们来说,在中国现在要求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的客户,更快地为客户的要求做出反应,更好更快地向新能源车转变。我们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继续的保持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各个品牌在中国目前的这种地位。”他同时指出:“现在全世界汽车工业都面临一个转变,即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大众汽车集团曾经是,现在也仍然是插电混电方面领先的汽车企业。但是目前来说,无论是纯电动车还是插电混动汽车相对传统汽车而言价格仍然太贵。在发展新能源汽车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包括中国等重要市场在内对新能源车的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我们在下一代的产品上会有更多的新能源的车型。”
从穆伦的谈话中我们感觉到,他已经将“排放门”的损失初步匡算为162亿欧元,或者说,他已经甩开“排放门”的负面纠缠,将眼光伸向了未来。他满怀信心地说:“德国有一句成语:‘走向未来需要了解历史,更要明晰当下’。”相信,作为在大众汽车集团供职超过40年的员工,穆伦对大众汽车的历史和当下的境况有足够的认识,有基于此,他所提出的2025战略是务实的,我们期待着大众新一任领导人——穆伦的成功,期待着把大众代向新的高度。
穆伦受命于危难,他是如何挽狂澜于既倒的?如何制定未来战略的?以及大众“2025战略”对中国汽车行业将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都非常值得业内人士探究。尽管大众“2025战略”尚未和盘托出,但战略实施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关注着这个战略的现在和未来。这就是我们选择穆伦为本期一周新闻人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