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搜索
消息 历史 收藏
中文

20万辆交付神话背后:小米汽车如何跨越安全“生死关”?

2025/4/1 18:50:11
0浏览

图片来源:度哥

4月1日,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微博对小米SU7被曝“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一事进行回应。

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这是小米汽车首次出现严重车祸,引发了大众对自动驾驶安全的担忧。午后,小米集团(1810.HK)港股跌幅一度超5%,最终以46.5港元/股收盘,跌幅5.49%。

1

交付周期仍然较长

3月18日,小米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公告,其收入3569.06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35亿元,同比增长41.3%。

小米在财报中表示,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2024年总收入32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毛利率为18.5%。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321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7亿元。

2024年3月28日,小米发布了SU7系列,2024年小米SU7系列交付136854辆。到3月18日,雷军发布微博称,小米交付了第20万辆小米汽车。不到一年时间,小米汽车交付20万辆车,刷新了新能源汽车的交付纪录。

在财报中,小米表示其目标是2025年交付35万辆。目前,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ASP(平均销售价格)为每辆234479元。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的单季亏损正在收窄,在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为18亿元,到第四季度,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7亿元。单季毛利率也从第二季度的15.4%,提升至第四季度的20.4%。

在业绩说明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还处在大投入期,这些投入可能是核心技术的研发、多车型的开发、工厂的投入、智驾的投入等等方面,还有一些现在可能不方便披露的投入。目前来看,对小米的汽车业务内部其实没有非常明确的盈利时间表。但是我们也会努力去改善整体的利润情况。

2024年,小米的研发开支240.51亿元,同比增长25.93%,小米表示,主要是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销售及推广开支253.9亿元,同比增长21.06%;宣传与广告开支80亿元,同比增长14.5%,主要是境外市场产品的促销活动及品牌推广费用增加以及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相关的宣传与广告开支增加所致。

产能也将是小米汽车目前面临的问题。据第三方统计数据,小米SU7系列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持续强劲。截至2025年3月16日,该系列四款车型累计锁定订单量已接近38万台,而累计交付量则约为19.6万辆,内部积压的未交付订单数量超过18万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小米仅有一座工厂用于生产SU7车型,其额定年产能为15万辆。

小米汽车App显示,SU7标准版的预计交付周期为45-48周,而SU7 Pro预计需要44-47周才能交付,SU7 Max车型,预计交付周期为40-43周。

2025年2月,小米发布了小米SU7 Ultra;小米YU7也将在年内发布,新车型也对小米现有产能提出了挑战。

在业绩说明会上,小米表示,其产能提高第一个就是现有产线的挖潜,应该还有一些挖潜的潜力。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每个月的交付量都稳定在2万台以上。小米内部盘下来之后认为还是有挖潜的空间。第二,希望供应商能帮助小米一起保证供应,保证有一些空间去进行产能的提升。

资料显示,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即小米汽车二期工厂)计划于2025年6月,年产能为15万辆。投产后,也能进一步提高交付速度。

2

智驾安全性引担忧

此次安徽池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引发了外界对小米汽车安全性能的担忧。

据小米所发布的事件经过来看,在116km/h的速度下,事故发生前2秒钟,智驾才给出风险提示;事故发生前1秒,进入人驾状态,此时制动踏板开度仅31%,未达全力刹车。

随着高阶智驾功能渗透率的提升,因为驾驶者不当操作、过度使用自动驾驶功能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据媒体统计,中国电子商会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间,平台共受理了4161宗关于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有效投诉,其中智能驾驶成为投诉的热点。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智能驾驶系统的投诉达1124条,涉及新造车企业、传统车企新能源等多个品牌,问题涵盖系统误判、功能失效、夸大宣传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1月,多名车主反映小米汽车SU7标准版“自动泊车”功能出现故障,车辆发生撞击、剐蹭。随后,小米官方客服对车主表示,承认是小米系统bug导致自动泊车功能异常,将由小米承担所有维修费用,并提供积分补偿。

1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小米汽车按照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4年11月26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30931台。召回原因为,由于软件策略问题,可能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增加剐蹭或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小米汽车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显然,智驾提供了更智能、便捷的驾驶体验,但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

同时,小米汽车的售后服务尚未跟上交付速度。小米汽车官网显示,其线下保障网络遍及全国29城。但据其门店地图,小米汽车的服务中心主要分布在省会与一线、新一线城市。大部分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均只有不到4家服务中心,且集中在省内1-3个城市。

据媒体报道,多位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小米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点数量稀少,跟不上销量。还有车主称,很多省份只有省会城市有售后服务中心,上海车主目前维修需要排队半个月。

小米汽车的此次事故再度引发对智驾安全问题的关注,而对小米汽车来说,2024年发布首辆车型,不到1年时间就完成了20万辆的交付成绩,成为了黑马,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让小米汽车有了更大的压力与挑战。

作者丨卫河

来源丨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标签:
举报
全部评论.0
0/150
发布
按热度 按时间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0作品
0粉丝
0获赞
他的作品
查看更多>
热门选车号
1909
5.11万
1311
4.22万
2088
5.41万
296
4.5万
363
7440
友情链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