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破冰标准突围 中国汽研构建出海"通行证"新生态
3月25-26日,以“全球视野,共筑安全”为主题的2025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国际交流会暨Euro NCAP技术研讨会(中国站)在重庆举行。大会为中国汽车企业搭建了与国际顶尖测评机构直接对话的对话,为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提供技术支撑与标准保障。在我国车企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的背景下,2024年我国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量再创佳绩,达到640.7万辆,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基于此,中国汽研汽车指数通过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不仅显著提升了中国汽车测评标准的全球影响力,更为车企“出海”提供了坚实的“硬支撑”,助力汽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标国际一流,打造全球领先评价体系
汽车测评不仅被视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更被视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但在多年前,我国汽车行业测试方法、工具,甚至测试模型,大多借鉴欧美等汽车强国的经验,缺乏“中国特色”。
为更好服务我国汽车“走出去”战略,早在2014年,中国汽研汽车指数立足中国场景,对标国际一流测评标准,启动测评研究工作。经过持续研究,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先后发布了国内首个基于保险视角的汽车安全测评体系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全球首个以安全为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评体系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以及国内领先的绿色低碳汽车测评体系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形成了高标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安全”“智能”“健康”三大评价体系,为全球汽车测评体系贡献“中国方案”。
为了确保测评标准的科学性、领先性和适用性,中国汽研汽车指数以三年为周期持续推进三大指数体系迭代升级。在此过程中,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出行业首个低速AEB测试场景、首个车内环境污染综合测评标准、L2+导航智驾测评等标准,以技术引领推动测评标准高质量发展,同时自主开发首款中国特色侧碰壁障,首创中国特征系列目标物,打破了国外垄断。
十多年来,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开展了上千次试验,累计测评60余家汽车品牌、440余款车型,涵盖消费者关注的90%以上热点车型,累计300+万公里等中国自然驾驶数据。国内车企将中国汽研汽车指数的测评结果和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优化提升汽车产品研发的依据和设计准则,有力推动我国汽车品质提升,让国产车加速驶向海外市场。
坚持全球视野,助推中国测评与国际接轨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度变革和智能化浪潮的加速迭代,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始终坚持全球视野,持续汇聚全球顶尖汽车测评领域专家,加强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测评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截至目前,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已聘任两批国际专家组委员,这些国际专家组成员来自全球知名汽车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包括Euro-NCAP秘书长Michiel Van Ratingen,福特汽车公司执行技术负责人Saeed Barbat,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徐宏明,G-NCAP技术总监Aleksandar Damyanov等行业大咖,形成覆盖欧美亚的国际专家网络,为中国汽车测评体系注入国际元素,推动中国汽车测评体系与国际接轨。
为促进国际交流,中国汽研积极主办并参与国际技术交流活动。中国中检目前已建成覆盖美洲、欧洲、东南亚、日韩等境外区域的子公司,覆盖4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汽研依托中国中检的海外布局优势,建成欧洲、日韩、东南亚、中东、南美、港澳台五大中心,形成海外智库、海外属地能力、海外质量服务等“全流程”服务能力,全方位助力车企“出海”。
输出测评成果,为车企“出海”争夺标准话语权
在坚持“引进来”的同时,中国汽研汽车指数也积极“走出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去年4月,中国汽研汽车指数2023版测评规程英文版正式发布,提供中国在汽车安全、智能、健康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为推动全球汽车发展持续贡献中国方案。此外,中国汽研汽车指数专家还多次受邀出席全球NCAP大会、CARHS SAFETYWEEK等国际会议,向全球汽车测评领域的专家学者展示指数的重点研究项目及特色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中国汽研还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积极展示指数研究成果。在去年4月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中国汽研在智能驾驶、主动安全、电磁安全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三项自主创新成果——“自动驾驶场景-测试-评价一体化工具链”、“复杂场景下智能驾驶及主动安全测试评价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性能指标预测和控制关键技术”分别荣获1金2铜三项大奖。这些成果累计获得了4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为中国汽研汽车指数的持续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测评规程不仅被国内外50余家车企纳入开发标准,还被德国CARHS机构纳入全球汽车安全开发标准,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话语权,为中国车企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推动。
携手合作,逐步破解车企“出海”壁垒
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市场耕耘,中国车企“出海”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壁垒,包括文化差异、法规限制、品牌认知度不足等挑战,要破局这些挑战,关键在于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汽车测评标准和规则,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同时积极构建国际合作网络,开拓全球市场新蓝海。作为国家级汽车技术研发机构,中国汽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家NCAP全球知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汽车测评体系的国际化和标准化进程。
自2019年中国汽研汽车安全技术中心获得Euro NCAP首个欧洲外官方联合实验室资质以来,凭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测评能力,累计助力十余款国产车型获得Euro NCAP五星评价。2024年中国汽研与马来西亚道路交通安全研究院(MIROS)达成战略合作,获得ASEAN NCAP的认可和授权,有效帮助中国品牌开拓东南亚市场。
此外,在本届国际交流会上,中国汽研还启动了与欧盟Green NCAP联合研究项目,标志着中欧在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健康测评领域的深度合作。双方基于车辆实验室与实际道路污染物排放与能耗测试方面的技术积累,将形成优势互补,推动汽车绿色健康技术的全球协同创新。合作成果将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前适应欧盟对环保、低碳方面严苛的要求,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出口,减少绿色技术方面的贸易壁垒。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从“量增”转向“质升”,中国汽研汽车指数的国际化战略将深化加速,以开放合作汇聚全球智慧,以技术创新引领全球标准,持续强化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助力中国汽车在“出海”的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