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界简史(七)
最初以民用交通工具为定位出现的摩托车,诞生以来却被赋予了多重身份,在很多领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正因为这多重身份的加持,为摩托车的发展和进化注入了助推剂,让摩托车找到了生存的理由,获得了生存的土壤……
承载激情
作为一种承载速度与激情的交通工具,摩托车自诞生以来就与竞技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大批热血骑士投身于勇敢者的游戏,让赛车运动如火如荼。其中,历史最久、最具代表性的摩托赛事之一非曼岛TT莫属。
曼岛是位于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的小岛,曼岛TT赛全名环岛摩托车耐久赛(Manx T/T Isle of Man Tourist Trophy),是一种属于世界超级机车锦标赛(World Superbike Championship SBK)等级的公路摩托车赛,每年6月举行。曼岛的赛车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的汽车比赛,当时是只有汽车才能参加的比赛。1907年5月28日(星期二),首届曼岛TT摩托车赛举办,当时被称为国际摩托车旅游杯(International Auto-Cycle Tourist Trophy),第一个冠军获得者名为Charles R.Collier。
曼岛TT大赛几乎见证了世界摩托车运动的发展史,是摩托车比赛的活化石。自1907年开始的摩托车TT赛事,是目前保留的历史最悠久的摩托车赛事。1915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暂停,1920年复赛。1923年开始在比赛中加入跨斗摩托车组别比赛。1940年由于二战,曼岛TT又一次中断,1947年比赛又回到了曼岛。1949年,TT成为 FIM世界摩托大奖赛英国站比赛的赛道。正是因为世界摩托车大奖赛,许多意大利的摩托厂商车队也加入了TT大赛的行列,例如Mondial,、MV Augusta和Gilera等,moto Guzzi也有上佳的表现。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曼岛TT大赛的鼎盛时期,记录被不断刷新,迎来了更多的顶尖骑手和车厂车队。50年代末,正在崛起的日系品牌正准备大举进攻欧洲市场,日本人了解到英国是欧洲摩托车消费的风向标,而英国人最在乎的比赛就是曼岛TT,作为日系的领军品牌,本田倾尽全力投入了曼岛TT大赛。
初次参赛的本田进行了精心的备战,赛车上的每一个零件都经过千挑万选,参赛的日本车手为了增加下肢力量从而更好的控制赛车,赛前进行了长时间的双腿负重登山训练。最终,在所参加的125mL轻量级赛事中,三名参赛的车手分别获得第六名、第八名、第十一名。成绩远超预期。这一成绩令本田一片欢腾。虽然首次参赛成绩不俗,但本田最快完赛的车手圈速是1小时34分8秒,比冠军的圈速慢6分43秒,平均速度低10km/h。让本田深刻地感受到与当时世界顶级赛车之间的实力差距,也鼓起了本田的斗志……
曼岛的地貌和道路条件十分适合TT比赛。全长60.7千米的环岛公路,从首府道格拉斯延伸到北部的兰西镇,共有226个弯道,从平原到山地,道路也高低起伏,赛车经常两轮腾空,全程惊险刺激。TT大赛是世界上最搏命、最壮观、最危险的赛车比赛,赛车的平均车速超过200km/h,最高车速超330km/h,至今已有超过250人在比赛中车祸身亡。由于整场赛事的可看性非常高,因此每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车迷来到这个小岛,观赏这场历史悠久的世界上最惊险的摩托车赛事。
与传奇的曼岛TT大赛相比,世界摩托车大奖赛在业界的影响力甚至要更胜一筹。该赛事于1913年在法国首次举行。至1949年,国际摩联制定了公路摩托车比赛规则,开创了Moto GP的前身WGP并举办了第一届Moto GP赛事,最初的6个分站比赛全部在欧洲举行。比赛分为排量500mL、350mL、250mL、125mL和600mL边三轮摩托车组别,当时的欧洲摩托车制造商几乎悉数参与,影响力巨大。
到了20世纪50-60年代,这一时期摩托车运动在欧洲兴盛发展。从1951年起比赛分站增至8个,到1961年达到10个,并加入了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站。1964年美国首次举办比赛,随后加拿大站在1967年加入。到1969年达到12个分站的规模。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赛事发展缓慢,直到1972年才增至13站。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赛事开始在全球范围飞速扩展,1983年南非站成为首个加入的分站,随后日本、巴西、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卡塔尔等分站陆续举办了比赛。2002年的改革彻底改变了比赛格局,让Moto GP进入新时代。国际摩联将最高级别的500mL级和整个赛事名称都改称为Moto GP,同时制造商得到许可将四冲程赛车的发动机总排量扩大到990mL,这一举措为Moto GP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至2004年,Moto GP已发展到每年16个分站的比赛,分布在全球五大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