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搜索
消息 历史 收藏
中文

是谁在说买车要买大厂出品,如果都买大厂的车会怎样

2025/1/5 14:12:47
0浏览

买车一定要买大厂,否则等到车厂破产就欲哭无泪了——这个说法对还是不对呢?近期在与汽车相关的资讯里时常看到类似的文章或视频,评论区里更是有许多类似的评论;但如果说这些评论看起来不像是来自“机器人账号”怕也是不客观的。

是谁在说买车一定要买大厂出品?

咱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答案自然是非常清晰的,一定是大厂的人在说“买车买大厂”的话;当然也会有一些观念比较传统的汽车消费者持相同观点。可是如果这个观念被普遍认可的话,汽车行业则再难出现创新!回想一下燃油车的百年发展史自然会认同这个结论。

大厂与垄断

假设大多数消费者都去买大厂的产品,结果只有一种:极少数车企可以活下来!

因为“大厂”的概念等于顶流,你喜欢的品牌可能不是最大的;但多数人都认为买车就该买大厂,于是在这种消费观念的作用下也会改变最终选择。所以最终结果只有极少数车企可以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届时只会出现垄断。看一看日本汽车市场里的丰田、本田和日产汽车;看一看德国汽车市场里的大众、奔驰和宝马汽车;看一看法国汽车市场里的雷诺、标致和雪铁龙三大品牌;再看一看韩国汽车市场里的现代起亚集团公司。

真正了解海外汽车市场的汽车爱好者总是知道的,一些在国内只能定出十万级或更低售价的车辆,在日韩或欧洲市场里可以定出两到三倍的高价!可是这些市场的消费者还不得不买。究其原因是“选无可选。”说穿了就是这些主流车在其本土市场的售价总是这么高。

可是为什么有些车企敢于给品质不高的车辆定出高价呢?

撇开DPI数据不谈,主要原因就是消费者们最初都选择“大厂产品。”

用“咎由自取”来评价现在结果是不算过分的,因为正是这些“买车就买大厂”的消费者让这些“大厂”掌握了定价权!当少数“大厂”分割份额到均衡的程度后,企业之间会形成默契;同级车的售价基本相同,消费者则再不能以低价格买到优秀的汽车产品。

垄断与倒退

当少数“大厂”具备了定价权之后,汽车消费者则再难看到车辆的技术升级。

燃油车上百年来的技术几乎没有突破,最大的进步无非是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具体到材料、效率等领域的进步是非常迟缓的。究其原因也是“买车就买大厂”的结果。因为这些“大厂”打造出的低品质车辆就能卖出高价格且销量足够可观,那么它们还有什么必要去投入巨大的研发资金搞技术呢?

只有存在竞争才有可能推动技术进步,没有竞争则必定停滞不前;而“买车就买大厂”的观点基本等同于“寡头养成计划。”所以能说出这种观点则说明认知非常有限。

“小厂”不见得出不了好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讨论最多的就是“买车就买大厂。”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里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应当是特斯拉。有趣的是特斯拉其实很年轻,原本真就是一个小厂,是由马丁·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共同创立的小企业;其实特斯拉算是一家“美系新势力汽车制造商。”可就是这家创立不过十几年的车企,现在却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里领头羊,马斯克也算得上是行业巨擘。

重点是特斯拉真正做到了让汽车性能平价,也对汽车驾驶的智能化起到了相当程度的推动作用,不论目前的产品真实水平如何。

小厂与进步

“屠龙少年成为恶龙”的故事太恶俗,而这种故事在自主品牌里频频上演。

在自主品牌里除了一汽、东风(原二汽)、上汽、广汽、长安、江淮等国有企业以外,其余自主品牌哪个算是“老牌大厂”呢?其实奇瑞汽车创立也不过是二十余年,长城汽车相当,比亚迪进入汽车领域应当是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厂才开始;吉利汽车也算比较年轻的。

现在的知名自主汽车品牌都是从“小厂”一步步走过来的。

不论是品牌沉淀还是企业规模,如果与那些百年车企相比不都是“小厂”吗?所以现在又有什么道理去看衰理想、蔚来、小鹏、零跑这些年轻的“小厂”呢?其实算下来的话,这些年轻的车企也不过是比那些看起来是“大厂”的车企年轻十多岁罢了。

都还是“年轻人”装什么“老资格。”

所以应当鼓励资本市场更多重视年轻的车企,与其将资本投入到一些从企业架构到管理模式再到员工思维都已经不同程度僵化,甚至尾大不掉的“大厂”不如更多关注这些“小厂。”只有这些“小厂”会因为想要“逆袭”而不断推陈出新,是这些“小厂”真正推动技术进步。

标签:
举报
全部评论.0
0/150
发布
按热度 按时间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0作品
0粉丝
0获赞
他的作品
查看更多>
热门选车号
1647
4.79万
1080
3.77万
1820
4.84万
187
5866
221
4559
友情链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