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不知道的车企前身 斯柯达篇(下篇)
按照我们每篇车企前身的惯例,这一篇我们将从二战时期开始说起直至近期,今天自然也逃不出这个规律。在想今天的文章开头时,我曾想过用“小国”来形容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毕竟它的国土面积只有12.79万平方公里,是英国的二分之一、德国的三分之一、法国的五分之一。但在查阅了一些资料才发现,二战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是世界第七大工业国,仅次于美国、苏联、德国(德奥合并后)、英国、法国、意大利。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强国在二战刚开始就被德国占领了所有的领土,不禁让人唏嘘。
注明:捷克斯洛伐克,原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是1918年10月28日至1992年12月31日存在的共和国,后更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相关阅读:
顽强的民族,造就了今日的斯柯达
在历史上,捷克斯洛伐克自古就是被动的国家。回看这个国家的历史会觉得,它就这么沉沉浮浮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翻滚着,生命力顽强。回到斯柯达,身处被侵占的国家斯柯达会是怎样的状态呢?
1939年,德国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斯柯达的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当战火越来越激烈的时候,斯柯达Boleslav工厂再一次转型为大型兵工厂,替同样被迫生产军需品的奔驰与宝马提供飞机、战车以及军用车辆的零部件。到了1941年军用物资的需求加剧,斯柯达新车开发与生产完全停止。
1945年二战进入尾声,被纳粹德国侵占了6年有余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终于要见到解放的曙光的时候,同盟军最后一波的空袭来到了这里,炸毁了所有工厂,其中包括为德国军队服务的斯柯达工厂。
【纪录片《二战全史》中关于斯柯达256B货车的截图】
但,生命力顽强的斯柯达却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首批复原生产的256货车就从4号大门驶出生产线,这样不息的韧性和生命力让人叹服。
经济实用,打造国民买得起的车
可是生命力再如何顽强仍不能让斯柯达恢复强盛时期,就连勉强度日都成了难事,于是自1945年秋开始斯柯达汽车被纳入国家计划经济体系,脱离斯柯达皮尔森母公司。被国有化后的斯柯达汽车获得了新的名字AZNP,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斯柯达开始为百姓造车,目标是要造人民能买得起的车。
【1946年,斯柯达1101 Tudor】
事实也是如此,1946年推出的Popular(在捷克称为Tudor)、1954年推出的Octavia及后来的Felicia都是经济实用车型的典范。
【1948年,斯柯达1101 Roadster】
1948年,斯柯达推出了一款1101 Roadster,这是斯柯达汽车在二战后的佳作。车身采用亮眼的黄色,搭载了排量为1.1L、32马力的发动机,后方带有可折叠的敞篷。此外,还衍生出四门房车、四门掀顶、敞篷、厢式货车等等车型。截止到1952年,Tudor共计售出66904台。
【1950年,斯柯达专为政府提供的专用车——VOS】
在1950年,斯柯达还推出了一款名为VOS的大型轿车。“VOS”在捷克语中意为“政府专用车”,在当时不仅服务于捷克领导人,还曾引入中国,作为朱德司令的座驾。这款车总共生产了107辆,重量约为3.5-4.5吨,采用全面的装甲防护。这也就是《斯柯达上篇》开头提到的那款车型。
斯柯达在1975年推出的130RS跑车成为了汽车运动中的传奇。在6年后的1981欧洲场地车锦标赛中,130RS在这个级别的六轮比赛中拿下满分,平了宝马635所取得的最好成绩,成为汽车运动中一个不朽的神话。
相关阅读:
经济危机,斯柯达寻求出路
【1986年,斯柯达Favorit】
但好景不长,随后经济陷入了停滞,斯柯达也是如此,直到1987年斯柯达Favorit量产,生产才开始重新上升。1982年,斯柯达着手开发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轿车,由意大利博通(Bertone)参与车身造型,这就是搭载1.3升发动机、63匹马力、风阻系数0.36的Favorit。Favorit的诞生使企业再获成功。Favorit和随后的Wagon版本Forman是1980年代中国国内常见的车型。
到了1989年苏联政权瓦解,东欧国家共产国家也连带垮台,这对于当时捷克的工业与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斯柯达当然也不例外。因为直到共产瓦解之前,斯柯达工厂内的员工多半来自越南或是战犯,从共产政权底下解脱之后,许多员工选择奔向自由,这对斯柯达的产能带来巨大影响。于此同时又有多达25亿克朗的债务,曾经更新过的工厂也显老态,但也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现代化改建,若要维系斯柯达生存,这时候需要强而有力的合作伙伴。
当时的斯柯达,吸引了很多大型的集团的注意,包括BMW、GM、雷诺以及大众等集团都表示对斯柯达感兴趣。而这其中又以雷诺和大众两个集团提出的条件最让斯柯达动心。但在随后的洽谈中,雷诺的并购方案让斯柯达并不满意,而大众所提出的支持斯柯达继续生产现有车型,但必须全面提升整车组装的品质,这让斯柯达很乐于接受。
1991年3月28日,大众集团完成了对斯柯达汽车的并购,从此斯柯达成为大众集团的一员,是大众集团的第四个品牌。1991年至2000年间,经过多次股权变更,斯柯达成为大众的全资子公司。
大众收购斯柯达后的第一款重要车型就是重新设计的Felicia。Felicia作为继Favorit之后斯柯达品牌的第二款前置前驱轿车,是斯科达汽车文化与大众汽车技术相融合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继Favorit之后斯柯达品牌的第二款前置前驱轿车——Felicia】
该车采用了两款来自大众的发动机,其中一款1.6L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55kW。凭借Felicia,斯柯达在1998年获得了JD Power“最佳制造商”的殊荣。截止到2001年停产,斯柯达Felicia在全球销售了141.7万辆。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车曾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在此之前,中国还曾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通过易货交易进口量15,000辆斯柯达Forman。这些车型为斯柯达汽车在中国市场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经过对车型的筛选和改进,斯柯达车系的主力军要数1996年的新Octavia、1999年推出的经济型Fabia和2001年的全新Superb。
【1996年,推出的全新Octavia】
1996年推出的全新Octavia,首次采用了大众汽车A级车平台,因其物美价廉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Octavia在欧洲市场车型系列非常众多,从中尺寸轿车到旅行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一应俱全。
相关阅读:
斯柯达在中国
2005年2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斯柯达汽车公司在捷克共和国MladaBoleslav(姆拉达·博莱斯拉夫)发表了关于建立上汽大众和斯柯达战略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在当时,中国总理温家宝先生与捷克总理帕劳贝克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两个月之后,斯柯达品牌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捷克共和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了斯科达汽车的中国之路。
【第一辆国产Octavia明锐下线】
2007年6月6日,斯柯达在中国的首款战略车型Octavia明锐正式上市。明锐采用了TSI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和Tiptronic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以及激光焊接工艺。Octavia明锐的上市获得了2008年度车型、年度十佳发动机(1.8T)等30多个奖项。
2013年4月18日,斯柯达Rapid昕锐上市。是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的第四款战略车型,并采用了全新的标识。
【上汽大众早期的三款车型】
这一年也是斯柯达汽车在华实现本土化生产的第七个年头,在这一年的7月该品牌迎来了又一历史性的时刻,那就是斯柯达在中国累计生产的第100万辆汽车正式下线。仅6年的时间,斯柯达品牌在华本土化生产就累计达到了100万辆,这体现了该品牌在华发展的快速。
截至目前,斯柯达汽车在华已累计交付汽车150万辆。经过九年的努力,斯柯达汽车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量产汽车品牌之一。不得不说,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斯柯达汽车与上海大众汽车的合作非常成功。
相关阅读:
到这里,《车企前身 斯柯达篇》的所有内容就正式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将会继续为您带来关于欧系其他车企品牌的历史故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