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在中国发展史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991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可奥迪既不是股东,奥迪产品也没有列入规划,所以当时的奥迪还是采用原装进口的方式来引进奥迪100车型。
【1995年,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及奥迪三方协议将奥迪汽车纳入一汽-大众生产】
但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和奥迪100的一车难求,一汽和奥迪很快意识到了中国高档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在1995年12月18日,一汽和德国大众及奥迪公司三方共同修改并签署了合资合同,改变股比结构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同日,公司同奥迪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公司生产。
【1996年产奥迪200】
1996年,一汽-大众生产出第一辆专门为中国开发的奥迪200-V6,并于同年5月20日正式在总装车间下线。同年,一汽结束生产奥迪100。
仍是在1996年,奥迪在北京设立了售后服务部。奥迪的技术人员常驻在一汽的一号服务站,除提供技术支持外还对中国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同年,奥迪在北京建立了一支由汽车销售、市场开发、公关和售后服务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以促进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1998年6月,一汽-大众又推出了奥迪200 1.8T轿车,首次在国产轿车上使用了国际领先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点是排量小功率大、燃油经济性强,代表了当时中国轿车工业的最高水平。
奥迪200共生产了9761辆,数量虽小,但一汽-大众通过生产奥迪200,找到了差距,认识了不足,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为后来生产具有当时世界顶尖水平的奥迪A6 C5做好了准备。
【1999年奥迪A6下线】
1999年,第一辆国产奥迪A6在一汽-大众下线。奥迪A6添补了中国高档轿车市场的空白。当年,奥迪在中国销售6,911辆轿车。
2000年,第一个奥迪标准经销商展厅在北京落成,奥迪将全球统一的、高标准的销售服务体系引进中国。当年,奥迪在中国的销量比上一年增加了约1.5倍,达17,451辆。
【2003年,奥迪A8】
2001年,奥迪A8(D2 小改款) 正式投放中国市场,这标志着奥迪系列中的旗舰产品登陆中国。随后,新款奥迪A4和奥迪TT跑车也相继在中国投放,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选择。奥迪当年在中国的年销量上升到27,890辆。
【第六代B6——2000年,奥迪A4】
2003年,奥迪A4(B6)作为全球豪华品牌B级车的顶端产品在中国投产,它的投产使奥迪扩大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线。同年7月,创立全球高档豪华轿车新标准的新奥迪A8也在中国上市。2003年10月, 奥迪A6行政型和运动型轿车投放市场,再次证明了奥迪在中国的成功。 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总体上涨69.6%,达227万辆,而奥迪汽车的总销量则达到63,531辆,上涨71.5%。
2004年,在全国车市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奥迪全年销量增长0.8%,达到64,018辆(其中国产奥迪A6为46,177辆,国产奥迪A4为15,841辆),占据了68.9%的国产高档车市场份额。
如今,一汽-大众研发能力大大提升,与奥迪公司共同开发了适应中国市场特殊需求的A6L、A4L;奥迪A6、A4和Q5三个系列车型已实现了本地生产,拥有了具有当今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全数字化”工厂,加上原有工厂的产能,整体具备了30万辆的产能;拥有200余家符合奥迪统一标准的本土供应商,建立起了完整的中国高档车零部件供应体系;拥有国内最高水准和最大规模的经销商网络,并向功能更完善的一汽-大众奥迪城市展厅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