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昌河铃木北斗星X5的悠久历史
许多车迷应该都听过,日本有一种特殊规格的汽车称为K-car,特色在于简单的动力、简单的配置以及小巧的车身尺码。特别是对城市新手、市郊运输或年长者而言经济又实用,因此也格外受到欢迎。K-car源自于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身为战败国而受到盟军监督,除了民生经济惨淡,工商业发展也极为缓慢;在当时大多数人要过日常生活都已经相当不容易,更何况要消费得起一般的汽车。
针对这个现象,日本政府则在1949年区分出了“轻自动车”,其具体划分标准为:长、宽、高分别以2.8公尺、1公尺、2公尺为上限,并仅可搭配四行程150、二行程100cc以下的发动机,有四冲程和两冲程两种模式。这个新分出来的级别,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取得驾照以及上路许可,再加上售价也较低,因此也容易让民众接受。在日本买车,须交纳的税费项目繁多,额度不低,此外还有着诸多限制,例如要提供车位证明,证明你买了的车有地方停放才能获得上牌的资格,而购买K-car,就能获得政府豁免,部分或全部地免除税费和限制。
在当时,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符合规的三轮车型,并多用以做为个人的商业用途,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在短时间内就得以大幅度成长,并重回世界列强之路的重要举措。
而在接下来的时间,轻自动车规则也进行了多次修改,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到1955年为止,相关车辆的规格已经将分别将长、宽限制提升到3.0公尺与1.3公尺,排气量部分也取消了四行程与二行程的差别,而统一将上限加到了360cc。
360cc规格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1976年,日本官方为了推广引擎的四行程化,以降低污染与耗能,再度将排气量上限调整到550cc,车身长、宽也跟着成长到3.2公尺和1.4公尺;于1990年时,则再度将引擎规格提升到660cc、车长放宽达3.3公尺,以对应高速道路的速度以及冷气压缩机、动力方向盘等周边系统的需求。
在这次的变革中,各车厂也决定将轻型车的自动车马力规制设定在64ps;而到了现在,即便一般车的马力上限已经取消,但轻自动车产品仍遵守这个协议。只不过就现实而言,车主要通过合法的改装方式,将动力提升到100ps以上相当简单。
最新一波的进化则在1998年施行,除了尺码的长、宽部分再度提升到3.4公尺和1.8公尺之外,最重要的则是安全系统(日本称为冲突安全性)的追加;由于这次的修法并没有针对引擎部分有新的变动,因此又被称为660cc新制。
就现实面而言,价格仍是轻自动车的最大优势,除了车辆本体较为便宜之外,大部分的税制与保险,就连上高速公路,也都享有一定程度的优惠;除此之外,相对保值以及较低的保养、油耗花费,也都让它成为年轻族群以及中高年龄层驾驶的优先选择。
其实有很大部分的都会上班族群,日常生活都是利用大众交通运输工具,因此就算买了车,用到的频率也并不算高;除此之外,就一般的使用状况而言,也不是经常必需用到大马力与高速,所以如果屏除传统的用车观念之后,其实K-car的观念与方式,也相当适合我们的环境。只不过从政府税收与车商营利的角度切入,恐怕并不会对这样的理念感到高兴。
说到K-car的生产商,铃木绝对处于市场的霸主地位,品牌下的K-car车型不仅类型广,而且销量也一直位居前矛。比如国内很熟悉的奥拓、吉姆尼和北斗星(日本叫WagonR)都是铃木著名的K-car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