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泰汽车向行业上报的数据看,今年前10个月华泰的SUV共销售39177辆,而同期的实际上牌数只有13342辆,两者之差为25835辆,差出部分为实际上牌数的194%。即,所报数据是实际上牌数的3倍。
分车型看,前10各月特拉卡的上牌数只有1957辆,而按月累计的上报数为3307辆,超出部分相当于上牌数的69%。同期圣达菲的实际上牌数为11380辆,上报销量为35870辆,超出部分相当于实际上牌数的215%,即上报销量是实际上牌数的3倍多。10月份,圣达菲的上报销量与实际上牌数之差达到3656辆,这一数据为实际上牌数的348%,即上报数据是实际上牌数的4.5倍;当月总销量与上牌数之差为3741辆,是实际上牌数的323%,即上报总销量超过实际上牌数4倍以上。
从华泰数据出现的问题分析,估计与此次金融危机有关。首先,数据出现问题始于去年底、今年初,而此间正是中国经济不确定性最明显的时候;其次,当一季度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向好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时候,如果华泰的销量没有跟上行业大盘的走势,势必给公众以被边缘化的印象,而恰在此时,其竞品已经显示出市场回升的态势;再次,销量数据不同于财务数据,认为“有点差误”不算什么,侥幸地认为没人追究虚报数据的责任,媒体也不知道真实的上牌数。在这种强烈的市场压力背景下,个别企业领导者期望用假数据来欺骗公众、欺骗舆论,营造海市蜃楼般的“盛世太平”气氛。
但是,从法律层面讲,企业的别名叫法人,即将企业视为法律意义上的人。那么,企业的行为必须如同生理上的人一样,遵守法律、诚实守信。从法律意义上说,约束向行业报数真实性的只有《统计法》,对虚报数据的行为,在《统计法》中也没有的刑罚性约束,而且行业内也从未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过刚性的约束和检查。那么,作为法人是否可以虚报数据呢?作为行业中的一员,是否可以用数据欺骗同行、欺骗行业呢?
我们希望厂家在报数问题上秉持诚实的态度,也希望行业主管统计的部门本着对社会负责、对法律严肃性负责的精神,对于数据造假问题进行严查。当我们庆贺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300万辆的时候,挤挤厂家上报销量数据中的水分,扪心自问:到底中国市场有多大?
延伸阅读:比亚迪销量数据问题为何值得关注